已有1條回答
在表達能力這個問題上,孩子的表現總是讓家長“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孩子好像天生就長了一張巧嘴,能說會道討人喜歡。有的孩子一到人多的時候就張不開嘴、家長費勁心思也沒辦法讓孩子主動張口。
孩子不愛說話不愛表達怎么辦
1,鼓勵孩子和家人分享日常生活中的事。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深刻印在孩子們腦海里的,孩子的天性決定了他們對感興趣的事會有傾訴的欲望。所以,當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和家長們分享日常瑣事時,家長不要表現出不耐煩,可以在忙碌的同時和孩子進行基本的交流,還可以順便檢查孩子的遣詞造句是否得當。
2,大聲朗讀,給爸爸媽媽講故事聽。
如果說父母給孩子講故事是一個信息接收的過程,那么大聲朗讀,給父母復述故事內容,則是一個輸出的過程。知識的輸入和輸出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中缺一不可,而我們的孩子們從小缺乏的正是定量的輸出。這個過程很像播音主持專業人員學習的即興評述,因此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總結和表達能力。
3,給孩子提供多樣的語言表達場合。
語言表達要建立在大量練習的基礎上,和所有才藝特長一樣,語言表達也需要正確的老師引導,需要轉換場合多加練習。因此,家長可以在聚會或逛街時帶著孩子,有意讓孩子和陌生人交流,教會他們使用得體的禮貌用語和正確的表達方式。
4、肯定孩子,讓他敢于表達。
不要急于求成,想讓孩子成為人前勇敢表達,且自信的模樣,那家長就要耐得住“寂寞”。這個過程,要以鼓勵和肯定為主,不要強迫孩子去表達,更不要把他推到人前。因為這樣的舉動,反而會讓孩子產生膽怯心理,甚至懼怕人多。
先從跟家人朋友分享開始做起,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路上,家長可以試著詢問,看看在學校發生了哪些開心的事情?靜靜的聆聽孩子表達,期間家長盡量不要插話。被打斷的話,孩子傾訴的欲望就會降低。
5、營造家庭和睦的歡樂氛圍。
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對于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經常吵架的父母,帶給孩子心靈上的傷害是很大的。現在生活壓力都很大,難免會把工作上的情緒帶到家里,一言不合就吵架,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吵。
孩子就會害怕,就會陷入恐慌,從而變得不愛說話不愛表達。所以,有什么問題父母要好好溝通,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大肆爭吵,有什么問題可以到外面解決。
什么影響著孩子的表達能力
思維結構不健全。孩子表達能力不行,說話語無倫次,首要原因可能是孩子自身的思維結構發展并不健全,大腦對于話語如何表述還并沒有一個整體的思路。總體而言就是思維不夠清晰,大腦不夠清楚,所以在表達的時候,總是天馬行空沒主題,講不到重點,導致孩子不愛說話不愛表達。
孩子的心理狀態。心理狀態在過于緊張的情況之下,說話同樣也會語無倫次,比如撒謊。孩子一撒謊騙父母,內心害怕自己的謊言被戳穿,尤其表達能力在弱點的孩子,就會前言不搭后語,其實成年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有問題。這是因為心理過于緊張害怕,導致神經緊繃,思維錯亂。
缺少表達的機會。孩子在日常中接觸的語言環境比較簡單,交流時只是在基礎的回答問題,表達方式單一化。或者父母忙于工作很少陪伴,缺少足夠的交流,孩子想要表達卻沒有機會,逐漸也變得沉默寡言,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語言能力。每個人都有屬于自身的一個獨特的能力,能力有強有弱。語言同樣也是如此,有些孩子的語言能力在不受外界的因素的干擾下,就是差,這說明是天生的語言能力差。
如何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
首先,多讀書。孩子說話說的很多,就是講不到重點,在他人說話時經常出現語塞的情況。讀書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只有腦中有知識,在交談的過程中才不會膽怯,從內到外都會有一種自信,在自信的狀態下,心理的緊張程度自然會降低,大腦在這樣一個狀態下,也會清晰很多。
其次,讓孩子有話可說。盡量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來和他探討,不要脫離孩子的認知范圍,孩子才能“說”出來。想要讓他學會口語表達,就一定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感到有話可說,讓孩子的思維充分地活躍起來,因為語言總是跟著思維在運轉。
然后,讓孩子們多觀察,多討論。多觀察各種事物,可以使孩子擴大眼界,增長知識,說話有內容。在孩子觀察時要引導他們看清楚對象,同時用語言給予指導。如告訴他們事務的名稱和特征,性質,用途及與人們的關系。
在這個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教給他們一些新的詞匯,教他們正確的發音,還可以向他們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議論,這樣就會很自然地鍛煉孩子的口語能力。
最后,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家長平時要注意多于孩子進行溝通,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要求孩子不能干別的,要注視自己集中精力。因為孩子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就是傾聽,孩子要養成傾聽的習慣,多聽多積累,為自己的語言表達積累經驗。
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的目的是引導和激發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興奮點,讓孩子搶著說。而且家長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語言的表達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