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首先,父母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法,孩子的表現雖然是青春期的表現,但父母日常行為的影響和不當的教育方法會加重這種現象的蔓延。鼓勵是教育孩子改變不錯的方法,可以試試。
孩子總是吊兒郎當的怎么管教
1、學會理解孩子
真正理解孩子,幫助孩子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對學習沒有興趣,還是對自己缺乏自控力,還是貪玩,注意力無法集中,還是本身智力跟不上,因為感到困難,從而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只有找到了問題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2、了解孩子內心的需要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得不到好的效果,又常常受到老師或家長的批評,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或恐懼,就會喪失學習的動力,無法在行為上認真、主動,因此家長應該想辦法從內部動機上,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多加鼓勵和肯定,讓孩子感到學習是件有意義的事情,值得付出;
3、不去盲目對比
了解孩子的學習基礎,不期望孩子跟班上其他優秀同學比,只跟孩子自己比,讓孩子逐步掌握相關的知識,不斷取得進步,看到自己的潛力,增強孩子的學習信心;看不到孩子優點的家長不是好家長!
4、要求和期望需要符合實際
對孩子提出符合實際的要求和期望,讓孩子在該學習的時間,集中注意力,認真學習,積極主動,如果達到了家長的要求,就鼓勵孩子在該休息的時間,多干孩子想做的事情,發展他的興趣特長,不讓孩子感覺到學習就是他的全部。
孩子學習態度不認真是什么原因
1、缺乏責任心、不重視學習。
孩子缺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學習心態,對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抱有無所謂的心理,對學習毫不在意。
2、沉迷游戲,無心學習。
有些孩子認為讀書枯燥無味,他們能從電子游戲機等娛樂活動中找到樂趣和刺激。這種樂趣與刺激使他們如癡如醉,不能自拔,無心學習。
3、驕傲自滿,輕視學習。
有些孩子經不起夸獎,老師或者家長一夸獎就變得驕傲自滿,容易產生輕視學習,輕視作業。
4、基礎差,自信心不足。
有些孩子由于基礎差,或學習上沒有得到及時輔導,或有心理障礙,便落后了,成了班上的差生,因而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
5、壓力大,厭煩學習。
老師、家長對孩子寄予厚望,但是只注重向孩子的大腦硬灌知識,不注意培養他的基本能力,導致子把學習視為苦差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孩子對學習也產生了厭倦態度。
6、受家庭、社會的負面影響。
有些家長的思想言行和教育方法欠正確,使孩子產生了一些不良的學習態度。另外,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錯誤的輿論導向也助長了孩子不愿意學習的思想。
高中孩子不好好學習,家長怎么規矩孩子的學習態度
1、與孩子協商擬定一個定位。高中的孩子,在學習上應該為自己設定一個定位,有了自己清晰的方針之后,就不會盲目的學習,能夠將學習的范圍控制在方針之內,盡量的完成即可。
2、要有學習動力。有不少的孩子,會在每次測試的時候,發現有不少的知識點現已忘記,這樣的狀況無疑會打小孩子的積極性,呈現厭學的心思。家長不妨主張孩子,從簡單一些,與自己水平接近的題目開始操練,逐步增強自信心,孩子就會有學習的動力。
3、不要攀比。攀比的心思,是每個孩子都會存在的,因此,也形成孩子的心思壓力過重,其實跟自己比遠比跟別人比要更重要一些,只要每天進步一點,就會在學習上有突出的體現。
4、擬定適宜的學習方案。家長能夠和孩子一同擬定適宜的學習方案,逐步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協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辦法。
5、引導孩子自主學習。家長能夠引導孩子自主學習,培育孩子的愛好和愛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和熱情。
6、與老師堅持交流。家長需要與老師堅持有用的交流,了解孩子在校園的體現和學習問題,及時把握孩子的動態,協助孩子處理學習問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