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應該學會和孩子交流,很多家庭都有一種傾斜式的溝通模式:父母親高高在上,總是以教導者的身份出現,父母總是對的;孩子是被動的,處在服從、聽從的地位。這樣的溝通很難培養孩子的積極主動性,也不利于孩子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那么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和孩子交流呢?
家長應該怎樣和孩子交流:
1. 了解含義,針對需要
首先要了解孩子表達的意思。針對孩子的需要,了解含義才能做出回應。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想法,溝通就是無效的。
2. 言簡意賅,簡單明了
跟孩子溝通的內容要簡單一點,語言短一點,語速慢一點。要理解孩子的意思,也要讓孩子理解你的意思。
3. 積極鼓勵,表達期望
孩子是喜歡鼓勵的,積極的鼓勵能讓孩子理解父母親的期望是什么,暗示孩子產生父母所期望的行為,反之則不然。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而不是說你不要這樣做,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4. 理解共情,避免說教
跟低年齡的孩子溝通,不要超級理智。缺乏共情的溝通是最傷害親子感情的。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不對孩子提過分的要求。
5. 內容具體,就事論事
低年齡孩子對事物的理解比較具體直觀,所以家長和孩子溝通要就事論事。運用非言語的手段進行溝通對低年齡的孩子特別有效,非言語行為可以補充、加強甚至代替言語溝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