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怎么改變孩子的不自信和膽小?孩子不自信,膽小,確實讓家長頭疼。我們都希望養育出自信大膽、懂事能干的孩子。其實,孩子不自信,不單單是孩子自身的問題,也是父母的問題。具體怎么做呢?
怎么改變孩子的不自信和膽小?
第一、父母放平心態,和孩子平等溝通。
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增長。
比如,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是直接回絕“我說不行就不行”,而是跟孩子解釋原因,語氣平和。把孩子當朋友,當成需要尊重的個體,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才會看到自己的價值。
如果父母過于強勢,不給孩子解釋,時間長了,孩子變得不敢自己做決定,凡事都要看父母臉色,慢慢沒了主見,長此以往孩子會更加自卑。
第二、不威脅孩子,給予孩子永遠的支持和愛。
永遠愛孩子,這是每一個父母發自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是在生活中,往往變了味。父母可能不經大腦就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再哭,我就把你丟在大街上。”父母心里明明愛孩子,卻常用威脅的語氣,長期處于威脅語言暴力的孩子,會沒有安全感,會更加膽小怕事。
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永遠給予孩子支持和愛。
梅耶·馬斯克在她的傳記《人生由我》中談到養育三個孩子的話題,她強調:平時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孩子需要時永遠給予孩子支持和愛。她的三個孩子都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成為人生贏家。
父母是孩子最親最愛的人,孩子特別需要來自父母的支持和鼓勵。父母及時鼓勵支持孩子,孩子才會更加自信大膽。
第三、少空洞的表揚,多肯定贊賞具體的行為。
說起表揚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就被父母掛在嘴邊,我們都知道這樣的表揚很空洞,容易養成孩子驕傲自大或是沒有自知之明的個性。
所以,表揚要講究技巧。表揚孩子具體的行為,告訴她做這件事的意義,才利于孩子繼續好的行為,成為好習慣。
具體來說,比如孩子晚飯后幫忙收拾碗筷,不是簡單說一句“你真能干”,而是對孩子說:“謝謝你幫媽媽收拾碗筷,媽媽輕松多了。”
父母不要高高在上表揚孩子,而是放下身段,對孩子表示真誠的感謝,這樣更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第四、不斷設立小目標,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不自信的孩子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價值,缺少成功的體驗。所以,父母應創設條件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比如,孩子做作業磨蹭,父母忍不住發火,但是孩子因為害怕父母更加膽小,做作業更慢。
最好的做法就是記錄孩子每次寫作業的時間,用事實說話,孩子第一次做作業花了一個小時,第二次做作業花了55分鐘,這就是進步了,肯定孩子快了5分鐘,而不是批評孩子依然做作業太慢。
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又進步了5分鐘。那么,孩子會再努力做得更快一點,進步10分鐘。
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也會非常高興。
當然,孩子的進步會有反復,此時父母要沉住氣,告訴孩子作業難了做得慢是正常的,下次再爭取進步。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