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及話術?很多家長都在煩惱,我的孩子為什么不聽話?確實,親子關系對于整個家庭及孩子的未來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親子關系長時間存在嚴重問題,矛盾也會因為拖延而激化,最終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后果。但很多家長不知道要怎樣給孩子溝通,而孩子也不愿意跟家長溝通,這主要還是因為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其實跟孩子交流也是需要技巧的。
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及話術?
一、用直接描述代替“責備、翻舊賬”。
孩子犯錯多半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故意犯錯、另一種是不知道犯錯了,實際上這兩種結果都是犯錯,家長不要過度去剖析、甚至責備翻舊賬,哪怕是孩子故意犯錯,我們也要用直接描述代替“責備、翻舊賬”。
如:“寫作業啦~”而不是“你還不去寫作業,是不是又想熬夜,不寫作業就等著明天被老師罰站吧”。
這兩種話術,我們可以感受一下是不是前者的直接描述更能讓孩子接受?這是因為直接描述起到提醒作用,而后者的嘮叨卻是責備和翻舊賬的意思,試問哪個孩子會樂意接受?
二、幫孩子拿出一個滿意的方案。
每一個孩子和家長爭論、或頂嘴,實際上都是在維護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但是在父母的眼里孩子終究是孩子在做決定方面不夠成熟也不夠理性,所以他們總是通過替幫去幫助孩子少走彎路,但在教育里尤其是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幫”孩子拿一個滿意的方案、而不是命令。
比如“你為什么現在不想寫作業?不如你說說理由,媽媽幫你拿一個滿意的方案如何?”,通過“幫”而不是“你必須”的細節改變,讓孩子主動跟父母分享并達到解決問題的溝通效果。
三、不否定,給孩子選擇的空間。
否定,是每個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尤其是孩子的心思最為純粹,他們希望得到認可的心思也特別敏感,如果我們直接否定孩子是打擊、也是在不認可,平時孩子遇到問題而亂發脾氣、或者忤逆頂嘴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去急著否定孩子,給孩子一個選擇的空間或許有不一樣的結果。
告訴孩子“你還有10分鐘時間,記得做好準備”,而不是說“都幾點了,你還在墨跡,再不快點這件事情你就別做了”,在不否定給孩子選擇的空間里,你會發現孩子做事情的干勁在慢慢上升。
四、允許,但后果要孩子自己去承擔。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如果孩子想而不得、心情自然是非常糟糕的,面對孩子想做的事情家長要持以允許的態度,與此同時還要告訴孩子:“你可以這樣做,但不管后果是什么一定要負責、去承擔”。
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過程摔得頭破血流也是開心的,因為他們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在承擔里拾回很多抵擋一面的自信心。
五、示弱,激發孩子存在感的自信心。
和孩子有方式地溝通除了以上幾種方法之外,平時家長還可以使用“示弱”的方法去激發孩子的存在感,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在孩子成長的某一個階段里孩子是不是特別熱衷于干家務?實際上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存在感的缺乏,如果孩子能夠在熱衷于家務活的時候家長多多示弱、讓孩子參與家務活,孩子會習慣并熱衷于做家務、在日常里也就會自然而然地養成做家務的習慣了。
利用示弱方式去激發孩子存在感的自信心,平時家長可以這樣去說“這件事情好難呀,你可以幫幫我嗎”來吸引孩子的參與,在這個過程里家長盡可能地表現得小兒科,你會發現示弱帶給孩子的積極調動性非常高。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