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現在人人都是“低頭族”,幾乎每天所有的閑暇時光都交給了手機,連小孩子卻都對手機上了癮。孩子經常玩手機不僅會影響視力,還會妨礙孩子思維創造力、溝通能力的發展。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防止他沉迷手機。
孩子經常玩手機怎么辦
1、進行戶外運動
現在孩子近視率不斷攀升,原因之一就是玩手機太多,戶外運動少,導致眼睛一直處于疲勞狀態得不到休息。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一款適合孩子的戶外玩具,別讓他總悶在家里了。
對于男孩子來說,射擊游戲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具有挑戰性,還可以多人一起玩耍,讓孩子沉浸在游戲和友誼的快樂中。
2、家長要做到高質量陪伴
孩子玩手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父母陪伴,或者父母沒做好榜樣,在陪伴孩子時總是自顧自的低頭玩手機,忽略孩子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會對手機產生好奇心,從而沉迷進去。
家長在多陪伴的同時,更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所謂高質量陪伴,就是增加和孩子的互動溝通。比如和孩子一起去公園散步、玩親子游戲等,讓孩子根本想不起來玩手機。
3、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正是培養他興趣愛好的好時機。家長可以征詢孩子的意見,問他喜歡學習什么,不管是畫畫、舞蹈還是輪滑,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有益的。并且學習時間會壓縮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減少玩手機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4、制定規則,限定使用手機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溝通交流,制定手機使用的規則。規則制定要具體、明確,便于測量,相比“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就更容易測量。目標具體、明確,孩子就更容易操作,還可以把規則書面化,張貼在家里顯眼處。
假如孩子不遵守約定,大人也要堅持原則強制關機,孩子為此哭鬧家長不能妥協,允許孩子情緒的發泄,待孩子情緒穩定后跟他好好談一下。
5、父母要以身作則
有的家長手機不離手、打游戲追劇,這樣的教育缺乏說服力。想要孩子放下手機,父母要以身作則,管理好自己以身作則。如果父母能每天陪伴孩子看書學習,在孩子面前做嚴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肯定會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學習上,成為自律的人。
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
第一,生活環境的限制。現在人們的生活環境,相較于以前有很大的差別。一般孩子們很少有出門活動的場地,往往一出門就是馬路、各種店面等等。所以很多孩子被迫待在家里,漸漸功能繁多的手機就可能會成為孩子的“最佳伴侶”。
第二,孩子的好奇心強,但是自制力差。手機功能很多,并且具有很強的娛樂性,而小孩子天性好玩,好奇心又強,所以肯定要對手機感興趣的、但是因為自制力很差,玩起來卻不知時間長短,就會慢慢產生癡迷狀態。
第三,受到家長影響。手機的普遍性毋庸置疑,很多做家長的也是經常抱著手機不放,這就會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因為孩子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就會開始模仿大人的行為,從而癡迷上玩手機。
第四,逆反心理作怪。所有人都有逆反心理,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家長感覺最明顯。為什么家長會感覺孩子和自己“對著干”呢?讓孩子專心學習,遠離電子產品,結果是越說他越愛,甚至越加地癡迷,這讓大伙兒苦惱不已。隨著孩子的身心發展,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而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現實中得不到父母的認同。
孩子玩手機耽誤學習如何引導
首先,當孩子出現厭學心理沉迷玩手機的問題之后,父母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心態,不要一味去斥責孩子,要好好地跟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講出心里的念頭,是孩子學習不好,或是由于在學習中碰到了挫敗,又或是朋友關系或是師生之間關系發生了難題,父母一定要及早地掌握孩子心里的真正念頭。
其次,設立激勵兌換機會。如果孩子連續一周都能先學習再玩,且每次玩手機不超過1小時,下周就可以加時長或者兌換其他獎勵。也可以將作業的優先級提高,寫完作業才能玩手機,與孩子再三確定這個原則,檢查之前不給孩子觸碰手機,或者遠程控制孩子手機的權限和時長。
然后,找時間陪孩子一起玩,孩子不聽你的話,主要原因在于孩子覺得父母不懂他的世界,你們之間存在代溝。不管孩子想的是否是對的,你都要用行動表達出你的態度。
比如去跟孩子一起玩他喜歡的游戲,讓他知道不管你們之間有沒有代溝,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愿意去了解他的世界。孩子的心門打開后能和家人一起享受樂趣,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讓他愿意聽你講話,用行動告訴他,你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最后,多出去走走帶孩子看看這個世界,帶他經歷更多事,認識更多有趣的人,讓他知道這個世界有比手機要精彩千百倍的地方。比如寒假帶孩子去鄉下體驗田園生活,暑期讓孩子獨自參加夏令營,通過轉移注意力讓孩子抵消對手機的依賴,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讓孩子在日后生活中更有擔當。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