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最近很多父母都在討論說孩子自從上初中后,就為孩子的學習發愁,可是你越著急他越不讓你滿意,而且和父母的關系也開會變得日益緊張起來,給孩子說話都不知道從哪里開始,那么,怎么與初中孩子溝通最有效方法有哪些?
怎么與初中孩子溝通最有效方法有哪些?
一、理解多于埋怨
初中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很多行為和思想的變化讓家長很費解,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急躁,可以嘗試多理解孩子,先去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不要急著否定孩子,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可以嘗試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當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有偏差時,家長再幫助孩子去分析并解決問題。
二、傾聽多于說教
很多初中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當孩子進入初中后,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說,有的時候家長多問幾句,孩子都特別不耐煩。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孩子青春期的一種表現,渴望獨立;另一方面,有些家長在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習慣性開啟“說教”模式,殊不知,這種說教的語言孩子聽得多了就容易免疫,最后不僅效果不明顯,可能還會產生副作用。
其實,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要學會傾聽,不要一出現問題就暴躁地指出孩子的各種不對,可以多聽聽孩子的想法,每個人都是從青春期過來的,家長聽完孩子的想法后,可以給予孩子一些自己的建議和經驗作為參考,這樣孩子才會更愿意和家長交流。
三、尊重多于強制
孩子上了初中后,渴望自由,渴望得到家長的尊重。家長要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空間,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家長不要強烈的想要扭轉,否則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家長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聊一聊,多了解孩子目前在學習上遇到了什么困難,孩子對什么最感興趣,幫助孩子分析利弊、做出理性的選擇,才是家長正確的做法。
四、從容應對叛逆
正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其情緒往往受到外界刺激而失去控制,進而影響他的行為,比如開始追尋自我、開始反抗、開始掙脫等。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嘗試與孩子建立“朋友式”的關系,會讓孩子更輕松,減少叛逆的情緒,建立信任感會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
初中孩子的特點有哪些?
一、極強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雙刃劍。作為父母,如果出了問題就對孩子一頓訓斥,不管人前人后,都不允許孩子申辯的話,不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孩子的排斥和反感。當孩子聽到披頭蓋臉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沒有面子,今后怎么還能在同學們面前抬起頭來,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錯了或錯在哪里。
二、強烈的獨立意識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單獨來做。這時候,父母要自愿充當孩子的參謀,爭當綠葉。雖然,孩子年齡還小,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盡可能的提供給孩子自我展現的平臺。很多父母總是怕孩子做不好,處處代勞。這樣,一方面會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三、容易受到壞的影響
13-16歲的孩子思維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壞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要經常關注孩子的各種情況,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單純且積極的成長空間。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