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何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如何才能與自己的孩子暢通無阻地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所熱心關注的問題,而這也是現今社會環境下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那么,怎樣跟孩子溝通孩子才會聽?
怎樣跟孩子溝通孩子才會聽
1、尊重、信任孩子,是與孩子有效溝通的前提
我們應該明白:愛孩子,首先要尊重、信任孩子。尊重和信任,是現代教育的第一原則。尊重、信任孩子,意味著愛護他們善良美好的心靈,意味著一種涵養和寬容待人的品格。尊重、信任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對學習時間的安排,不要過多地干涉,特別是不要干涉孩子的課余時間;就要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孩子的隨筆、日記信件未經孩子允許不要隨便翻看;就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并積極鼓勵孩子發展個性特長;就要尊重孩子的正當交往需要。
與此同時,家長還應擺正自己的位置,千萬不能唯我獨尊,不能要求孩子唯命是從,而更多的應是“不當裁判當顧問,多提建議少命令”。
2、身教重于言教,是與孩子有效溝通的基礎
家長孝敬老人,孩子才可能孝敬你,自己面對挫折時充滿自信,孩子才可能面對挫折不斷追求。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所以家長的人格力量,也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因素。
3、善于傾聽、發現,是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橋梁
這說明一個道理:人都有傾訴的需求。大人有時候煩躁的時候還想找個人訴訴苦呢,何況孩子,注意傾聽孩子講話,即使是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也要耐心聽。相反,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傾訴心不在焉,孩子就會覺得跟你講也是白講,久而久之,孩子心靈的大門就可能對家長永遠關閉了。
善于傾聽,不但要努力聽進去,而且還要思考,注意發現孩子講話中的閃光點或者孩子的困惑、煩惱。閃光點要及時肯定、強化;困惑和煩惱就要積極引導,并及時化解。
4、學會欣賞、鼓勵,是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潤滑劑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別人的承認與肯定,沒有哪個孩子愿意生活在一個充滿否定的世界里。與欣賞相反的是貶損。家長絕對不能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你還不如某某家的孩子。”因為這將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極大的傷害。
孩子會覺得:“連我最親近的父母都瞧不起我,我還有什么希望!”因此,父母想與孩子有效溝通,就得學會欣賞孩子、鼓勵孩子。
5、尋找共同語言,是與孩子有效溝通的催化劑
父母要想理解孩子,在年齡距離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應該努力縮短兩代人之間的心靈距離。途徑之一就是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活動,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
如果把父母與孩子比作兩個“集合”的話,就是要積極擴大兩個“集合”的“交集”,這樣兩代人之間才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溝通才會變得更加順暢有效。無論多忙,作為家長,都不要忘了與孩子的溝通。
學生壓力大家長怎么與他溝通
第一、期望的“值”必須適度,既不要過低,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重視,也不要過高,超過孩子的能力范圍,使其遭受一連串的挫折。父母要客觀準確地分析孩子現實能力水平與發展潛力,從而對孩子的發展作出預測,并根據孩子的發展變化及時作出適當的調整。
第二、鼓勵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這對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去學這個、學那個,應該多聽聽孩子自己的意愿。
第三、如果孩子們的壓力大,我們就不要再督促他們去學習了,反而可以利用周六周日帶他們出去好好游玩一下。出去游玩的時候,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可以大大減輕考試給他們帶來的壓力。
第四、大腦在運動后會產生名為內啡肽的物質,人心情的好壞與大腦內分泌出來的內啡肽多少相關。家長可以抽時間陪孩子散步、慢跑、爬山、游泳,參加一些適宜的戶外運動。當然,也可以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家長只需做好后勤工作就行了。
孩子不聽話沉迷手機怎么辦
方法1:父母應在孩子面前保持自身良好的形象,盡量避免在孩子眼中養成一個手機重度使用者的形象,通過父母的行為來改變和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而幫助孩子改掉沉迷手機壞習慣。
方法2:平時要孩子多做溝通與了解,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這樣就會更能深刻的體會孩子的處境于感受,也會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喜好。這樣,父母就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和解決孩子的問題,以免讓孩子“陷得”更深。
方法3:常說“打不過就加入”,了解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嘗試接觸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與孩子一同玩游戲,一同追劇,一同追星,這樣做我們既可以隨時了解孩子的動向,也可以走進孩子的世界,孩子身邊有一個興趣相投的伙伴,就不會太過于沉迷手機。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