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對什么事情都不上心,對什么都無所謂,沒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我們稱為叫做興趣喪失,還有的同學只是對學習、學業不上心,對學業有關的事情無所謂,這說明孩子的學業受到了挫折,精神上已經對學業放棄了,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呢?
孩子對什么都無所謂的態度怎么辦
1、 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我們應該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把父母自身的想法強加都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較為靦腆內向,可以鼓勵孩子去學一些拼圖、珠算等學術類的東西。
如果孩子較為外向開朗,可以鼓勵他多多參加表演,積攢經驗。
2、 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當孩子經歷失敗,遭受挫折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應該給予一些鼓勵。如果在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父母在對他進行批評,這不免更加了傷害了孩子。
我們不能吝嗇對孩子的贊揚,當孩子完成了一件對于我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的時候可對于小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我們還需要找準時機進行表揚和鼓勵。
3、 保持好奇心
當孩子保持這好奇心的時候,他就不會停止對事物的探索與追求。
很多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很愛問"天為什么是藍的"等等問題,我們作為父母就可以鼓勵他去看相關的書籍,讓他們自己的大自然的奧秘里暢游。
父母認為積木、拼圖等的玩具影響了孩子可恰恰是這些玩具開拓了孩子的視野,當他在完成自己的東西是,就鍛煉了他的思考能力。
孩子對什么都無所謂的態度是什么原因
1、孩子本來就有些慢熱
每個孩子的性格會有差異,有一部分孩子是比較慢熱的,遇到一個新鮮事物需要時間去適應,他們需要自己思考、接受,當完全認可這一切的時候,他們才能完全融入,只是時間的問題。
2、孩子確實不感興趣
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是滿懷熱情的,即使是成年人,擅長的東西也有限,有很多自己不愿意去涉及的,何況是小孩子。
讓一個孩子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他們做事的速度自然會慢很多,看起來不上心的樣子。
3、孩子沒有自信
在一些強勢父母的面前,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有的媽媽總是喜歡吼孩子,對他們要求太多。
孩子達不到要求會受到批評,所以他們考慮的問題就多了起來,就怕自己做不好,不敢深入地去嘗試,當受到家長責怪,孩子更不愛做了。
4、孩子鍛煉的機會少
有些孩子和小朋友玩的時間少,父母保護的太多,照顧也過于細致,使孩子有很多事不會做,缺少熟悉的過程。
這一點不用擔心,家長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多去外邊玩一玩,自己完成一些事情,慢慢就會主動去做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