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情緒化其實是一個挺不好的形容詞,我們知道被情緒掌控并不是一件好事,面對容易情緒化的孩子我們總是教育說遇事不要情緒化,但是這話只是說并沒有什么效果,我們要找到孩子容易情緒化的原因,然后對孩子進行教育。
孩子容易情緒化的原因
第一,父母平時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平時經常怎么做,孩子總是會有樣學樣,如果父母平時在生活中總是會無端發脾氣,孩子自然也會無端發脾氣。
所以,父母在日常中應該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問題,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
第二,安全感缺乏
孩子在安全感缺乏的情況下,情緒最不容易控制,喜歡通過哭鬧或者是發脾氣的方式來排解自己內心的不安。
有的小朋友喜歡大聲哭鬧,有的小朋友喜歡把自己一個人關起來,有的小朋友喜歡通過摔東西的方式來發泄,這些都是孩子情緒化的方式。
第三,父母經常打罵孩子
暴力不會解決問題,只會誕生第二個暴力。有些性格暴躁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的過于嚴格,只要孩子犯了一點小錯誤,就會和孩子"火力對決"。
孩子長期生活在打罵和暴躁的環境之中,性格也會逐漸被同化,最終成為父的"接班人"。當他們遇到各種不開心的事情時,就會用謾罵和武力解決問題,孩子也很難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
第四,父母的過度管控
任何事情到達極限后都會崩潰,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管控過于嚴格,孩子每天的學和生活,甚至穿什么樣的衣服,都需要父母決定,孩子很容易產生叛逆情緒。
他們和父母相處時感覺不到自由,無法選擇任何事情,雖然內心決定壓抑,但又無法改變現狀,父負面情緒長期"隱居"在心中,在遇到某件事情后,孩子就會徹底爆發。
孩子容易情緒化的表現
一、受到外界影響容易轉移或受感染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情緒陰晴不定的情況,這一部分的原因來自于孩子情緒控制能力不足,還有一部分則是受到外界的影響。
比如,你會發現當一個孩子哭的時候,周圍其他孩子也容易受其影響,明明上一秒還開心,下一秒卻能陪那個孩子一起哭,這是他們受到來自于他人的情緒感染了。
二、情緒容易外露
孩子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容易情緒化是因為他們對情緒的認知還不足,因為年齡小,不知如何去疏導自己的情緒,因此導致情緒積壓無處發泄,只能通過"外化"的形式表現出來。
比如閨蜜的孩子在玩的時候,突然遇到賽車"跑不快",我們覺得可能是電池沒電的小事情,但孩子的認知可能是"賽車壞了,不能玩了",因此表現出"難過得哭了"的外化情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