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上課愛講話,我個人認為是孩子沒有養成尊重規則和尊重別人的習慣。而且家長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個問題?因為孩子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主要還是家長的原因,沒有從小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沒有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良好的習慣。
說話,給孩子做出榜樣,看來是很容易很小的事情,但我發現很多家長不尊重別人。不少家長都有過以下行為:
一是不尊重孩子的說話,孩子有話要說,自己還是忙自己的事,有時候還表示厭煩孩子羅嗦;
二是不等孩子把話說完,隨意打斷孩子的說話,忙著下結論,作評價,讓孩子感到很委屈;
三是不尊重、不認真聽孩子說話,而且在孩子說得不很完整或者不清楚的時候,也不及時提醒孩子糾正和補充,就不了了之。
作為家長,我們有教育孩子和培養孩子的義務,特別是在孩子說話方面。孩子說話時,我們不要隨意打斷孩子;更不要在孩子說話時,自己做別的事,拿孩子說話不當回事。
當孩子話說得不很地道時,我們應該在孩子說完后,提醒孩子進行補充。這樣孩子不僅會跟著大人一樣學會說話的規矩,養成尊重說話人的好習慣,還會在說話能力上不斷提高,也即不斷提高思維水平。要提高孩子聽話和說話的水平,養成良好的聽話說話習慣,懂得尊重別人說話的規矩,家長可以在家庭中做好三件事:
第一,和孩子一起講故事,你講他聽,他講你聽,輪流做聽眾和主講。開始的時候可以短一點,慢慢延長故事。這對培養孩子認真聽大人說話的習慣和培養說話的能力都很有幫助。
第二,給孩子布置事情,要求孩子不僅要認真聽,還要求再說一遍。家長不管要求孩子做什么,只要家長講話,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放下別的東西,認真聽,聽完后,還要復述一下家長剛才講的事情。經常要求再說一遍,孩子就會注意聽,不僅理解聽話的規矩,更知道如何聽明白大人的說話。
第三,專門找出時間,和孩子聊聊天,給孩子一些講話的機會。凡是講話,就一定要圍繞一個話題一直談下去,不能隨意轉變話題,如果發現孩子轉變了話題,應及時提醒、拉回來。
談完一個事情后,最好回顧和總結一下剛剛談過的事情。時間長了,孩子聽話的習慣就會形成,也會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形成聽課的能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