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條回答
初三的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是比較正常的現象,家長也無需過度擔憂,只要能夠遵循正確的原則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必定能夠幫助孩子走出厭學困境的。
一、找出初三女兒厭學的原因
根據初三女兒厭學不想上學的原因,制定相應的厭學對策。如: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把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小目標,并制定相應的學習措施和計劃。幫助初三女兒生按計劃去執行,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取得一點點進步時,都要及時鼓勵認可。而作為家長的你,也應該去學習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在學習中不但能提升自身的教育知識,還能與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家庭更加和諧。
二、幫助孩子釋放壓力
有很多初三孩子厭學是因為學習壓力過大造成的,即將面對中考,可能有來自各方的壓力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么此時家長和老師要學會幫助孩子釋放壓力,比如適當的運動,適當的進行一些游戲娛樂等等。
三、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困難
很多學生都是因為初中學習量突然增大,而本身又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吃力,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進度,長時間學習成績差而厭學的。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找找學習方面的缺點,讓孩子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如果孩子的功課拉下太多,可以通過請家庭輔導老師或者輔導班對孩子進行課外輔導,讓孩子盡快把拉下的功課補上,以便孩子能夠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免的進入學習惡性循環。
對于孩子突然不愿意去學校,可能是在學校里遭遇了自己不能承受的事,這時候,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需要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是和同學發生了矛盾,還是和老師起了沖突,然后才能針對性地去處理和解決問題。
孩子不愿意上學怎么辦
1、詢問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
孩子有的時候只會說身體不舒服,所以不想去學校,其實家長擔心的同時,都能看出來孩子是“裝”的。那么家長先不要著急去拆穿孩子的小把戲,而是詢問他“不去上學,難道不想班里的小伙伴嗎?”
這樣進行旁敲側擊,比直接問“為什么”和責罵,更能讓孩子主動說出在班里發生的煩心事。一旦孩子說出口,家長就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開導孩子,畢竟孩子小的時候很敏感,任何事都可能影響性格養成。
2、經常和孩子溝通
家長要經常與孩子溝通,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也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共同努力幫助孩子端正學習的態度,并試著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經常鼓勵孩子,相信在家長和老師的努力下,可以幫助不愿意上學的孩子消除厭學這個絆腳石。
3、家長要用正面的方式鼓勵,避免孩子太過壓抑
當孩子主動跟我們說出自己不想上學時,家長不要情緒太過激動,一上來就吼罵。這樣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當然,孩子不想去上學自然有原因,作為父母更應該定的去抓住孩子的心理。不能太控制,也不能太溺愛。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急不躁。
只有當家長學會放低姿態,學會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才不會壓抑自己的內心,家長也才能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孩子不愿意上學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干擾過多導致逆反心理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學時喜歡干預,會陪孩子一起做作業、一起復習,但在一起進行的過程中總會在孩子背后指手畫腳,會挑剔這個,挑剔那個,時間一長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會有跟父母對著干的心理。這時父母要孩子上學,孩子偏偏就不上。
2、內在驅動力不夠
一些孩子放學回家后能躺著的絕對不坐著,自記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甚至連作業也是能拖就拖,這種是跟孩子的內在驅動力不夠有關。
很多父母從小包辦任何事情,沒有教會孩子獨立,導致孩子將這些生活習慣轉移到學習上。也讓孩子因為作業沒有按時完成,害怕老師譴責而不愿上學,總想待在家中玩耍。
3、提不起興趣
因為孩子個體差異,每個孩子喜歡的東西不同,興趣點也不同,在他們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每一項技能都是通過探索學習而獲得,若因為父母的做法或者生活上的誘因導致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如老師上課枯燥,會使他們認為上學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也會排斥上學。
孩子不愿意上學的表現
1、沒有學習愛好:愛好是動力,假如沒有學習愛好,就會感到特別苦楚,特別厭學。
2、遲到曠課乃至逃學:沒有學習的愛好,常常曠課,不去學校。
3、損壞紀律、頂撞教師:由于不愛學習,常常損壞課堂紀律,與教師發生沖突。
4、上課注意力不會集:上課不認真聽講,思想開小差,乃至上課睡覺、看小說等。
5、作業拖拉或不寫作業:教師安置的作業不愿意寫,一看到作業就很苦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