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懂得謙讓,總是爭著搶著要最好的,要第一,一點都不懂得謙讓別的孩子,一般這樣的孩子,人緣不會太好,會無形中失去很多珍貴的東西,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謙讓。
孩子不懂得謙讓應該怎么引導
平時可以多給寶寶講一些謙讓方面的故事,當“孔融4歲能讓梨”這樣朗朗上口的句子印在他記憶里的時候,這個故事所蘊藏的內涵,也就慢慢深入到他心里了,這個正面的例子,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寶寶效仿的對象。
不管是和家人相處,還是和小伙伴們相處,在活動中都需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分工和交流機會。比如玩積木,注意輪流和順序的重要性。
講故事,注意每一個小伙伴們都能夠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孩子學會分享,教育他很多的事情都是需要和小伙伴們一起分工協(xié)作才能夠完成的,而不是依靠一個人的力量。
這個時期的寶寶,自我意識都比較強烈,很容易因為玩具或零食等與其它小朋友發(fā)生沖突,因為他不愿意讓別的小朋友碰他的東西。即使你很好的解決了沖突,但也要記住:這件事情還沒有結束。
孩子不懂得謙讓,你要和寶寶分享一下關于這件事情的感受,比如:豆豆很想玩你那個玩具,你們可不可以一起玩呢?可不可以讓豆豆先玩,然后你再玩,或者你先玩后再讓豆豆玩呢?這樣,可以幫寶寶建立靈活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
平時在和寶寶玩游戲時,就可以設計一些關于“謙讓”的情景,比如讓寶寶分別扮演小貓和小狗,你扮演熊爺爺。
小貓是有禮貌的孩子,小狗是沒禮貌的孩子,小貓主動給熊爺爺讓座受到了表揚,小狗不讓座,讓熊爺爺很傷心,也可以讓寶寶扮演熊爺爺,體會別人給他讓座和不給他讓座的感受。
孩子不懂得謙讓,大多數(shù)情況和父母是分不開的,很多父母都會把家中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甚至把家中所有的好東西全部讓孩子占為己有。
如果孩子獨占的話,則會讓孩子認為一切都是他自己的。父母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不如從分享食物開始,如果孩子獨占的話,父母就把食物拿出來平分。不能夠看孩子占為己有還放任不管。
對于孩子的大哭大鬧或者苦苦哀求,父母絕對要堅持原則,這才能夠堅持到底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