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想讀書了,對于家長來說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特別是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他們學歷不高,出去社會根本找不到好的工作,而且早早就不上學的孩子,出人頭地的可能性很小,除非特別聰明。
孩子不想讀書了怎么辦
很多不愿意去上學的孩子,常有不愿意吃苦的現象,原因本身不復雜,就是孩子不愿意動手書寫答題,不愿意動腦筋思考,不愿意背記東西。越是養尊處優慣了的孩子,越容易懶惰成性。
家長需要引起格外重視,你需要在家里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孩子從生活獨立技能學起做起,凡是屬于孩子自己獨立做的事,教會后一定要交給孩子自己去做,絕不能包辦代替,否則,孩子會養成懶惰的壞習慣,不推不動,有時會誤以為該他的事是你的事。
對于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可以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可與孩子的特長結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很多有特長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
由于有特長、有興趣愛好,這些孩子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上來,從而使二者相得益彰。
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很多厭學的孩子,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的輕視。于是,他們索性“破罐子破摔”,甚至經常逃學。
老師和家長要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多對孩子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和表揚,同時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這樣,孩子學習的興趣也容易被激發出來。
孩子不想讀書了,可能是壓力太大,家長要盡量減輕孩子的心理和學業負擔。老師和家長要盡量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施教,做到寓教于樂,勞逸結合。
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教會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贊美和感謝。當孩子與同學發生沖突時,家長要給予正面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處理沖突。
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達不到老師和家長要求,比如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基本是保持在班級的中等水平,可是家長卻一直要求孩子要達到前幾名的水平,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成就感,在巨大的壓力下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成績不好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在埋怨和指責。
孩子不想讀書怎么回事?怎么引導孩子?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
父母的期望值過高,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原本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把過高的期望加在孩子身上,超出了孩子內心所能承受的范圍,孩子就會開始逃避。
這一方面表明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夠強,另一方面也表明家長的期望太高,孩子無能為力。
2、父母陪讀,使孩子缺乏學習自覺性。
現在仍然有很多的家長,辭掉了自己的工作,安安心心地待在孩子身邊陪讀。這就導致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自覺性,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在學習的過程里,家長總是在身邊,孩子也非常擔心犯錯。這也是導致孩子厭學的一大原因。
3、孩子學習壓力大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遇到了很多的難題,但是沒有辦法及時解決,日積月累下來成績更不上,這就導致孩子失去了讀書的興趣。
在這一方面,孩子是努力過的,但是一直跟不上,就會自暴自棄。
怎么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
1、提供良好的讀書環境
家長可以在家中設置閱讀角或者是書房,用來專門擺放書籍,購買一些積極向上的書籍,把書放在孩子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方便孩子閱讀。
2、 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不要下班回家就只知道玩電腦、玩手機、看電視……孩子有著極強的模仿力,身為家長如果不能以身作則,孩子也很難培養出愛閱讀的習慣。
3、時間由孩子自己來定
有些孩子讀書時間長,有些孩子閱讀時間短,剛開始可能會比較新鮮,翻翻這本,翻翻那本,但是家長千萬不要過多地干涉,因為,這種表現是符合孩子的早期閱讀心理的,只要孩子愿意拿著書津津有味地翻看,就說明他們已經走出了閱讀的第一步。
剛開始閱讀會比較枯燥,這時也要培養孩子的耐心,等孩子真正喜歡上這件事之后,就會變成一個樂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