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對抗家長,家長跟孩子說讓他去做什么事,他偏偏不去做,不僅如此,家長有時候說的話,孩子也不會聽,做錯什么事,教訓完之后,下次還會再做錯,到底這樣愛跟家長對抗的孩子該怎么教育呢?
孩子對抗家長怎么處理
家長應該適時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事情。不要大包大攬。孩子其實是有自我心理的。孩子的自我心理驅使孩子什么都想自己做。這時也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最好的時機。只要情況許可,應盡量使他“如愿以償”;鼓勵孩子把一事從頭到尾做完,即使成效不好,也要夸他幾句。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平時,生活上,家長不妨不把孩子當孩子看待,讓孩子適時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害怕孩子會做不好,會出錯,沒關系,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抹桌面”,雖然孩子不能把桌面抹得非常干凈,但也要允許孩子去做。
孩子對抗家長,家長要注意他們尚不太關心做事是否完美的特點,例如,孩子戴歪了帽子,根本不愿意大人把它矯正過來,他做的事,很不愿意大人重新再做一次。孩子因為嘗到自己可以同大人一樣做事的滿足,就可以保持很長時間的良好情緒。
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該讓孩子"蹦一蹦能夠得著",即應該是孩子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而不是孩子怎么付出努力都達不到的過高要求。提出要求時,要讓孩子有信心可以達到,此外,提要求的口吻,應是肯定、親切的,這樣更易于被孩子接受。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言不煩,并且尊重他們,留給他們情緒變換和思考的余地,孩子有了思想準備,就相對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孩子對抗家長的原因
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法不一致,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會使孩子無所適從,難以分辨是非。
家長情緒不穩定,對孩子的要求沒有原則,不管合理與否,高興時就滿足、遷就孩子,不高興時就打罵、拒絕孩子。這樣孩子就會對自己父母的言行產生懷疑,父母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會動搖,以致不肯輕易聽父母的話。
有些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要,忽視孩子的意愿,全憑自己的主觀愿望和興趣去要求、支配孩子,同時過多地干涉和限制孩子的活動,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產生對抗情緒,你越不讓干的事他越要去干,甚至還故意把家長的話當耳邊風。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