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拿家里的錢屢教不改,家長先不要生氣,更不要質問孩子,孩子拿錢可能是有需要,家長要了解清楚是不是給孩子零花錢太少了,要了解清楚孩子拿錢的真正目的,再對孩子進行引導。
孩子拿家里的錢屢教不改怎么辦
一旦孩子在嘗到了偷錢的甜頭后,往往是很難收手的。因為孩子認為這是一種快速滿足自己需求的途徑,不像平日里問父母要一個小東西,也得被批評指責很久。所以當家長發現得不夠及時,孩子偷錢的頻率不僅會提升,連數額也會不斷地加大。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學學抖音上那些因為貪玩不愿意上學的孩子,被父母領著風雨無阻、暴曬著撿礦泉水瓶的例子。只有讓孩子明白掙錢的辛苦,孩子才會對鋪張浪費和偷錢有一種更為深刻的認識,這樣孩子拿家里的錢屢教不改的毛病就會有所改善。
在手機支付格外便捷的今天,孩子們對人民幣的認識已經落后了很多。尤其是在孩子上一年級學習人民幣的換算時,很多孩子都是懵的,因為平日里接觸人民幣的幾率太少了。從這個層面上說,給孩子零花錢,能夠促使孩子對人民幣的換算掌握得更加牢固。
另一方面,給孩子零花錢的過程,就是滿足孩子適度消費欲望的過程。為什么孩子會出現偷錢的情況?因為孩子想要某個東西卻得不到,所以只能出此下策。也即是說,孩子偷錢的本質是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或者說是自己的需求不可能被父母滿足。
一旦發現孩子偷竊,就打罵孩子或者命令孩子當眾認錯,并斥責孩子,以便讓孩子不敢再犯。其實,這是在羞辱孩子,帶給孩子的也只是自卑和羞恥,讓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事后切勿翻舊賬, 反復追究,隨意轉述。
事情已經過去,就不要反復提起,也不要發現孩子又拿了什么東西,就說“這又是你從哪里偷來的”這種話,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隨意將事情告訴別人,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教育學家盧梭曾說:“要尊重兒童,不要急于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對于孩子拿家里的錢屢教不改,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最讓爸媽生氣的不是撒謊 ,不是拿錢,而是“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想法,這種任性的、自私的、不計后果的想法是爸媽不能容忍的。
告訴他,滿足自己的愿望要用合理的方式,假如合理的方式行不通,那么正確的選擇應該是求助爸媽,而不應該是不擇手段的去滿足自己的愿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