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進入叛逆期后,家長需要有耐心,多多跟孩子進行情感溝通,不要啰嗦,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能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偏見,認為他們總是不聽話,跟長輩頂嘴就是錯誤行為,這可能是他在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家長不愿意傾聽,就會讓他有強烈反應。
孩子叛逆期家長怎么辦
1、家長要做出積極的改變
當孩子出現了叛逆,家長要接受和面對,不要視之為猛虎,過度渲染叛逆期的危害,這會對孩子有心理暗示。家長要反思一下迄今為止,和孩子是否已經建立起了溝通互動的良好親子關系。
如果在孩子出現叛逆之前,親子關系就不夠理想的話,那么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家長就會感到親子交流格外困難。所以這時候家長需要做出調整,要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2、適當放手,做好自己
很多家長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但越是如此,孩子越是叛逆不受管教且不好開導。給彼此一定的空間,把握好邊界感,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某些事情,相信他有這個能力。
而我們則需要做好自己,只有我們保留充實且豐盈的內心,家庭和睦,夫妻相處融洽,工作努力,遇到壓力困難不退縮,才能更好的去愛孩子,才能以自身積極向上的狀態影響孩子。所謂“開導”不是單純用嘴巴說出,而通過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3、學會傾聽,言傳身教
單方面對孩子輸出觀點的行為不叫溝通,與孩子的溝通應該是尊重且克制的。我們應該成為傾聽者,認真聽孩子的內心訴求,看見孩子的情緒波動,接納他的奇思妙想,肯定孩子的進步成長。
同時不要打斷孩子的講話,不要動輒反駁他的觀點,求同存異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而我們要做的還有以實際行動影響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言傳身教不能分離,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叛逆情緒。
4、增強信任關系,減少隔閡
隔閡的產生往往是從失去信任開始的,或許是父母的雙重標準,言而無信;或許是父母在外人面前不尊重孩子,數落嘲諷他;或許是父母沒有做好榜樣,言行不一,讓孩子難以信服。當然,更重要的是家長不信任孩子。
孩子叛逆期家長要樹立言而有信,重承諾、肯道歉,尊重孩子和不敷衍的良好形象。而我們更要放下不必要的顧慮、擔憂,相信孩子,不論他會跌倒還是吃虧,這都是成長中非常寶貴的經驗。
為什么孩子會叛逆
缺乏溝通和交流。很多家長工作比較繁忙,直接把孩子扔給家中老人帶,跟孩子缺乏一定的感情溝通。家長不尊重孩子,勢必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因此應以沉默和粗暴來對待父母。
觀念不同。父母與孩子所經歷的時代不同,價值觀,或者認知是有所差別的。父母有時候固執己見,果斷的認為某種行為某件事情是錯誤的,以及孩子的一些興趣愛好在家長看來也是無意義的,這只會讓你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疏遠。
孩子想要證明自己。孩子進入叛逆期有了自我意識之后,就傾向于把自己視作獨立的個體。他們習慣性地說“不”,同樣的錯誤接二連三地犯。父母們對此生氣不已,認為孩子是故意的。其實孩子只是在依靠他們有限的智力和自己所知道的方法,來證明自己是存在的。
孩子叛逆期多久結束
孩子的叛逆期分為三個,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表現。
第一個叛逆期發生在兩到三歲時,原本聽話的小寶寶,變身為小惡魔,會越來越淘氣,動不動就哭鬧,等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又變得聽話起來。家長要做到是保證孩子的安全,尊重孩子的人格,避免經常責怪孩子“不聽話”,鼓勵他研究和探索。如果孩子總無理的取鬧,家長要學會忽視。
第二個叛逆期,在孩子的七到九歲。此時父母會發現孩子愛頂嘴,喜歡跟父母反著來。這是因為孩子的自主意識得到加強,不喜歡受父母的約束。這一階段的孩子需要家長更多的愛和關心,家長要學會傾聽和尊重孩子,避免過度反應,最好用平和、商量的語氣來和孩子溝通,而不是命令式的。
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青春叛逆期,通常發生在孩子的11到18歲之間。這個叛逆期也可以稱之為嚴重的叛逆期,長達8年之久,在三個叛逆期中,表現最為明顯,孩子的反抗也更為激烈。家長要給孩子適當的自由,了解新事物,盡量減少“代溝”,避免過多的嘮叨和指責,和孩子像朋友一樣平等相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