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相信不少孩子都會經常看電視,看手機,同時不可避免的還會從視頻中學習一些不文明用語或者臟話。相信現實生活中家長都會無法面對孩子這樣的表現。那么作為家長孩子學說臟話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孩子學說臟話該如何正確引導
1、點到即止表示“我不喜歡”。
在孩子有足夠的理解力時,如果他在清楚界限的前提下依舊說臟話狠話,那就說明他在挑戰規則,此時,我們應該嚴肅認真的告訴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我很不舒服,我不喜歡你這樣說,如果你要繼續說,我要躲到別的地方。”
點到為止,讓孩子感受到冷落即可;切忌講大道理,讓孩子覺得挑釁成功。
2、父母要關注孩子周圍小伙伴的情況。
為孩子選擇文明、懂禮貌的伙伴,以減少相互學罵人的機會。爸爸媽媽不要因為孩子“口齒伶俐”或是“反應快‘’而贊揚孩子,也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能大笑出聲,那樣孩子就覺得有趣,使用范圍更廣了。
3、告訴孩子別人聽到這樣的話會感覺不舒服。
孩子說臟話他們自己是不知道,有的和電視學覺得說臟話是畢竟有趣的好玩的有權威的,但是要告訴孩子這樣的話其他人聽起來是不舒服的,這樣講臟話也是不文明的行為,是不受人歡迎的行為,很多時候不要因為好玩而去傷害其他人。
4、對待學說臟話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言傳身教。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如果你經常說臟話,那孩子自然有樣學樣。也因為深知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家不管發生什么爭吵,臟話是絕對不會出現的,爭吵也是避著孩子的。
作為父母容易做到這一點,但是身邊接觸的人就無法完全避免了。所以我在預防上下了很多功夫,我從小就教導孩子哪些話可以說,哪些話不可以說。要待人有禮,不管對什么人,哪怕是清潔工或者是保姆阿姨也要記得說謝謝。
5、編故事代入情景告訴孩子,用其他方式發泄情緒。
模仿治療又稱為示范法,是指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學習和獲得良好行為,減少和消除不良行為的一種矯正方法。家長可以編故事讓孩子自己體會,這是典型的讀物模仿法。
家長給孩子編故事的同時,在故事中給孩子一些好的建議,比如:在孩子生氣的時候可以找人傾訴或者和喜愛的玩具說話等,而不能用說臟話的方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