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要說話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孩子的性格問題。因此,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要多帶孩子去公共場合,提升孩子的自信,讓孩子多教朋友,但是切忌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那么孩子不說話怎么引導他開口呢?我們來詳細說一說。
孩子不說話怎么引導他開口
第一,家長不要逼孩子開口說話。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能還沒有那么好,家長為了急于讓孩子學會說話,有時就用“逼”的方法。比如,孩子想要某個東西,而家長拿著這個東西要挾孩子,孩子不說話就不給,這樣就造成孩子對開口講話有一種厭惡心理。
第二,在家的時候,家長要靜下心來,多聽孩子說話。
孩子剛開始說話可能速度會很慢,或是想很久才蹦出一個字,更甚至說出來了連媽咪也聽不出是什么,所以耐心聽完孩子說話是很重要的。
如果真的不知道孩子想說的是什么,媽媽可以從該時間內孩子所接觸的事物來推測,通常可以猜得到。盡量不要完全忽略或中斷孩子當下想表達的情緒,這么做是為了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聽眾,而且會得到應有的回應,以后就會更愿意多用說話來表達自己。
第三,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有意識給予孩子多講話的機會。
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創造說話的機會,讓孩子做消息的傳播者。比方,接孩子放學回到家里,發現家里停水了。你只好等孩子的爸爸回家之后,一起到外面去吃飯。
等孩子爸爸回家后,你可以讓孩子告訴爸爸,為什么我們要出去吃飯?讓孩子有一個多說話的機會,孩子在表達的時候,仔細聆聽,幫著孩子說清楚。
第四,我們要把不說話的孩子當朋友。
平時面對孩子不說話的情況,父母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和他說話,把孩子當朋友一樣,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孩子最喜歡的語言交流,如果家長用命令、強迫的方式讓孩子聽話,孩子就會反感。平時在講故事,做游戲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所謂道理。
第五,不敷衍孩子。
孩子說話的積極性原本很高,他知道通過談話可以了解到許多事情,總是不斷地向父母提各種問題,并且渴望父母給他答案。這種時候,家長應該認真耐心地 回答孩子的問題,興致勃勃地和他交談。
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在表達過程中常常含糊不清,要停下來想一想,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這時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 去傾聽孩子說話,不能因為嫌棄孩子說話費勁而替他表達,或是打斷他的話語,甚至露出不耐煩的神情。
父母耐心地傾聽孩子說話,無形中也是對他積極說話的鼓勵。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