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些被溺愛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因某些原因及時醒悟,然后對自己之前的行為做出補救,但是對于被溺愛的孩子來說也是很難的,其實家長這時候也是可以給予引導的,那么被溺愛的孩子長大了如何自救呢?
被溺愛的孩子長大了如何自救
1、家長對孩子認可
認可指的是:當一個人的行為,受到肯定的時候,這種行為就會重復出現。因此,當被溺愛的孩子長大候受到認可時,他的自信就會被激發出來,不斷重復令人滿意讓家長高興的行為,而他自己也能逐漸擺脫自卑,成為自信上進的好孩子。
2、家長放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不要什么都為孩子做好,到了適合年齡能做事情,爸媽們應當試著放開手,讓孩子自主地去做。這樣被溺愛的孩子長大后的第一件事情也許做不好,但以后就會做得又快又好,還能增強他們的自我價值感。
所以千萬不要做包辦父母,放開手為孩子創造做事的機會和平臺,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們也會少些麻煩。
3、建立與他人交往的邊界
被溺愛,代表著愛的天平傾向了某一方。被溺愛的孩子長大后,如果要與其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需要帶著一個真誠、友善的態度,抱著平等互助的心態與對方往來。
與他人建立邊界感,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與想法。一味的順從對方,或者總想著讓對方聽自己的,都是不恰當的行為。
4、通過可實現的計劃找到掌控感
當被溺愛的孩子長大后覺得“我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時,這時候就會感受到改變并沒有很難。也就可以針對目前自己的重點問題,設定一個具體可執行的目標,利用小步子原理,把自己的目標拆分成每一天都可以完成的計劃,當你每完成一個小目標時,對自己進行自我肯定。
5、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健康合理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本前提。被溺愛的孩子長大后很難有好的時間管理,這時候就可以為自己制定好的作息。明確要做的幾項重要事件,比如6點半起床、8點開始寫作業等;要做好內勤,起床整理好自己的房間,睡覺前整理好第二天用的文具和衣服等。
這樣的習慣養成對于溺愛的孩子來說是較好的自救方法,也能讓孩子有一個好身體。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