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熱愛勞動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不管是出于生活習慣還是優良品德,我們都應該對孩子不愛勞動的行為進行教育。那么孩子不愛勞動怎么辦呢?下面我們就帶著家長這樣的疑問來進行詳細的分析吧,希望家長的這些付出可以得到回報。
孩子不愛勞動怎么辦
1、激發孩子愛勞動的內部動機
家長可以先請孩子幫忙打下手,在一起參加家務勞動的契機中,給孩子講解家務勞動的價值。比如,讓孩子看到媽媽做一頓飯,需要多長時間,需要哪些程序,這樣的勞動會讓全家人吃上可口的飯菜。
當孩子看到了這種辛苦的過程,并意識到它的價值時,他會漸漸地樹立起勞動的意識。安排孩子去掃地,要記得每天贊揚他,告訴他因為他的勞動,地每天都很干凈。
如果碰到朋友或是親戚來了,告訴他們“我們家的地都是孩子掃的”,給孩子成就感。
2、與孩子一起勞動,體味蘊藏其中的幸福感與充實感
孩子不愛勞動的時候,家長不妨將勞動與平時的親子交流融合起來,令孩子體味到幸福與充實。
比如,家長準備晚飯的時候,孩子進廚房打下手幫忙,家長可以聽孩子匯報學校發生的趣事,體察孩子情緒的變化并及時安撫孩子,可以聽孩子反饋教學的動態,聽他信口背誦唐詩宋詞與英文段落。
時間久了,孩子形成條件反射,會視這段家務時光為他與你的“秘密花園”,他會毫無保留地與你交流,視你為知己。
而你們,不但一塊兒做出了美味佳肴,還一起分享了彼此的心事,這是多么一舉兩得之事。
3、可以把勞動任務細致化
一個整體的概念可能會使孩子感到迷惑,從而挫敗他們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可以把任務分成幾個步驟來完成,這樣孩子就能準確地理解你的需求了。
孩子不愛勞動的原因
1、父母對體力勞動者的鄙夷
有些父母自身會對體力勞動者充滿鄙夷,在他們面前感覺高高在上,而家長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就會導致孩子不愛勞動,讓其對勞動分出三六九等來。
還有些父母在面對掃街阿姨時。還會教育孩子說:“瞧瞧,這就是不好好學習后果,你若是不好好學習,將來只能想他們一樣做賣體力的工作。”
實際上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家長需要讓孩子尊重體力勞動者的付出,且要以身作則,這樣不僅能驅除孩子的無能與惰性,滋長自信,也能贏得周圍人的尊重。
2、家長對孩子太過于溺愛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導致一大批小公主,小皇帝出現。父母怕孩子累了,怕孩子吃不好喝不好,于是,把最好吃好喝的都留給孩子,不讓孩子干一點活,連孩子的穿衣洗臉都要父母代替,這樣下去,孩子就失去了勞動意識,有事就找父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