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畏難情緒就是指遇到困難只會逃避或者找借口、拖延,通常小孩子也是會遇到這種問題的,他們經常會在這種情況下否定自己、放棄自己,有時候還會哭,覺得自己無能無力,那么小孩子畏難情緒怎么引導呢?
小孩子畏難情緒怎么引導
1、分解難題,逐個擊破
任何困難的事情,都是由一個個小難題組成的,因此首先要分解難題,比如孩子覺得學鋼琴很難,那具體是手腕力量不夠、聽不懂音符,還是上課時坐不住呢?如果孩子專注力不夠,不能專心的聽老師上課,那就可以把問題細化,重點解決,孩子也就不會再害怕了。
難題分解得越詳細越好,如果碰到覺得困難的小問題,那就再分解成小小問題,直到讓你或孩子覺得,分解后的小問題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事情,完全沒有難度。這就沒什么好害怕的了,就算沒完全解決大問題,也能部分解決,而且沒有了畏難情緒。
2、緩解孩子的焦慮、害怕的心情
小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畏難情緒,主要就是擔心自己做不出來、不會做,事情還沒有開始就對自己全盤否定,這樣就勢必會讓孩子焦慮擔心,給孩子的情緒與心理帶來負面的影響。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不用擔心,每個人都會有害怕困難的心理,怕是因為擔心出錯,即使錯了也沒關系,還可以再改,或者多嘗試幾次,后面就會越來越好的。
3、多舉些這方面的實例
比如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因為小孩子往往都會對父母小時候的事情很好奇,我們不妨利用這個機會,給孩子講一講爸爸媽媽小時候面對難題時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讓孩子有代入感,這樣在后面也會增加他面對難題時的能量和自信心。
4、在行動上,為孩子賦能
孩子面臨困難或者挑戰,最終都需要解決問題。這時候,恰恰是父母可以引導他們如何解決問題的好機會。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是3-4歲的孩子,也要讓他們嘗試著去想辦法,多用什么,多用怎么來逐步引導,進行啟發式提問。有心理學家曾說過:你教給孩子的越多,孩子自己發現的就越少。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主動嘗試的意愿時,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請支持孩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