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成長途中也會遇到敏感期,并且有很會有多種表現,對孩子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家長要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幫助孩子能夠正常發育,以此讓孩子能夠成長的成長的更好,那么孩子敏感期有哪些呢?
孩子敏感期有哪些
孩子敏感期分別有感官、動作、語言、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秩序、秩序、書寫、閱讀、以及最晚的文化敏感期。可能會表現為:當孩子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探索欲望時,只要對自己沒有危險同時不會侵犯別人,那么家長都可以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所以當孩子拾起一根頭發絲,或者對著泥土里的蚯蚓發呆的時候,不要粗暴地打斷他,因為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是孩子鍛煉觀察能力以及培養孩子關注細節的最佳時期。這時候的孩子需要一個熟悉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所以他會對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不是有變化非常敏感。
孩子敏感期家長應該怎么做
1、尊重孩子為有能力的個體。孩子是天生具有學習能力,他們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自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的時間并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須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
2、適時協助而不干預。當孩子熱衷于有興趣的事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預。不過,并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3、父母要盡自己最大可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以保證孩子得到均等發展的機會,受到平等的對待。因為,在自然、放松的狀態下,孩子很容易發現生活的法則和宇宙的秘密,從而在行為中形成自律。比如孩子對音樂、美術或者書寫等感興趣的時候,父母就要給孩子準備相應的材料,營造相應的環境。
4、增加戶外活動,從大自然中尋找樂趣。大自然是孩子最理想的導師。家長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帶孩子融入自然環境,接觸真實的事物。
在大自然里,孩子可以看到每一片樹葉都有不同的紋理,每一顆被河水沖刷的鵝卵石都大小各異。孩子可以看到小蜜蜂如何在花蕊中采到蜜,也可以觀察到小蚯蚓怎樣鉆進濕乎乎的泥土中。通過孩子的觀察,洞察大自然的神奇。
5、孩子是一個自由發展的個體,但是并不意味著任由其發展不加約束。比如,孩子撿到東西回來,我們可以告訴他細菌的危害,需要把手和東西都洗干凈。
大家常常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覺得孩子聽不懂家長的話,其實孩子是有自我辨別的能力,和他講清楚里面的道理,他會明白的。在孩子的細微事物敏感期,家長給與合理的約束,引導,會協助孩子更好的發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