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良的行為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所以家長就一定要注意孩子不好的習慣,及時糾正后,才不會給孩子的未來帶來不利,也不會損害孩子的形象,那么孩子不良行為的原因和對策都有什么呢?
孩子不良行為的原因和對策
1、過于自我的教育方式
讓孩子一直按照家長的意愿去執行,若有違背就進行懲罰,再加上有時父母的壓力過大或感到疲憊,就會忽視孩子的行為,認為只要執行了每日的“章程”或者“規定”,就萬事大吉。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是忽略了對孩子健康心理的一個培養,容易造成孩子容易撒謊、做事不嚴謹的不良習慣。
2、孩子經不起誘惑
有的孩子犯錯誤,說到底就是因為他的意志力太薄弱,沒有自控能力。所以,孩子即使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但是,一旦遇到誘惑就控制不了自己,就能說明其缺乏毅力,即使想改正,也很難改得好。
3、家庭教育方法不對
有的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是平時家長對他的教育方法不對,讓孩子錯誤地認識問題,所以,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正確的。我朋友的兒子,很有可能就是因為爺爺奶奶覺得小朋友拿別人的東西玩一玩,沒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才會令他的孩子養成了喜歡玩別人東西的壞習慣。
孩子不良行為的對策
1、教孩子學會分辨對錯
當孩子犯了錯,但是自己卻不知道。就比如小明的好朋友被另一個孩子打了,于是小明便過去打那個孩子,幫自己的好朋友出氣。在這個過程中,小前并不認為自己的打人的行為有錯,反而認為如果自己不幫好朋友,就是對不起好朋友,這樣才是不對的。
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道德意識,教他學會處理一些日常可能會遇到的事情,讓他知道怎樣分辨對錯。
2、明確目標,到底要糾正孩子哪些行為
家長必須知道,你想要改變的只是孩子某方面行為,而不是孩子整個人。這時候家長就應該理智地分析和找出孩子到底存在哪些不良行為表現,哪些應該糾正,明確指出要改變什么,讓孩子也能夠清楚。
3、注意孩子的細微進步
孩子的不良行為不可能一下子改掉,父母也不能操之過急,逐漸地實現改變孩子的行為。比如孩子經常不寫作業,這時如果孩子每天能開始寫一點作業,父母就應該感到高興,而且告訴孩子這就是進步,并給予及時表揚。
如果家長要求孩子一下子過高標準,孩子達不到將會失望,孩子情緒也受影響,與其這樣雙方都垂頭喪氣,不如肯定孩子每一點細微進步,同時也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