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自律即是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但大多數孩子都是缺乏自控能力的。我們會經常發現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一動不動,常常會忘記了寫作業,如果家長不提醒孩子,孩子可以看上一整天,那么孩子的自律性怎樣培養呢?
孩子的自律性怎樣培養
1、幫助孩子梳理規則意識
規則大于寵愛,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比說教更有效,父母可以與孩子約好時間玩玩具、一起制定逛超市買零食需要花費的額度、約好晚上入睡的時間等等,而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給什么。
但父母要明白,在給孩子制定規則時,要避免單向硬性的規定,而是與孩子雙向互動,一起定規則對孩子形成自律意識才更有效果。
2、培養孩子堅持的意志
很多孩子經常要求學著學那,但是往往上了幾節課就堅持不下去了。自律性不好,只會讓他們養成做事半途而廢的習慣。學會自律,就知道堅持的意義,能夠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學會持之以恒。
3、激發孩子的自我動力
父母要讓孩子意識到,有些事是自己應該做的,不是父母要求孩子做的。父母要鼓勵支持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認可自己,讓孩子更愿意去做這件事。要讓孩子變得更主動,孩子才能更好的養成自律性。
4、及時糾正孩子的懶惰行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除了親身示范作用,家長也應該起到敦促、勸導的作用。在孩子注意力分散、持久力下降的時候,一定不要由于一時心軟就放縱孩子。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規矩是可以被隨意打破的,不但不利于孩子的自律,更不利于激發他的進取心。
5、父母以身作則
家長要對自己和孩子統一標準,不能要求孩子去做,然而自己卻做不到。父母要用良好的行為習慣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比如和孩子說好了10點睡覺,那么自己也要遵守約定。
同時,父母還要說話算話,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比如答應陪孩子一起晨練,不要臨了又用各種理由推辭。如果父母總是出爾反爾,那么以后無論你說什么,孩子都不會聽。
孩子都在慢慢地長大,家長的教育方式也不可能一成不變,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逐步提升,只有家長的教育理念跟得上孩子成長的步伐,孩子才能變得更加優秀。當孩子習慣于他律,但是效果慢慢減弱時,此刻家長就需要改變教育方式,讓教育變得更加貼近孩子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指引孩子到更好的方向。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