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大部分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學校認真聽課學習,但是家長又不能完全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而且一個老師要同時教幾十個孩子,不能顧及到每一個孩子,那么就會有家長會想方設法的找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那么第一次跟孩子老師溝通的技巧有哪些呢?
第一次跟孩子老師溝通的技巧
1、重視第一次家長會
一般孩子入校之后,學校都會組織第一次家長會,為的是給教師和家長建立一個初步溝通交流的平臺。在這次家長會上,班主任一般會簡單的介紹自己和班級的情況,這時候家長盡量不要缺席,通過這個家長會,能對老師的風格有一個總體的了解,等今后具體打交道時會把握好分寸。
2、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
很多家長不喜歡找老師溝通,主要是自己有心理包袱。有的家長因為孩子表現不好,怕老師怪自己;有的家長擔心自己跟老師意見不一致,容易起沖突;還有的家長覺得自己文化水平低,不敢去見老師。其實老師跟家長一樣,都是普通人,家長要學著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
3、尊重老師
家長要擺正自己的態度,調整自己的認知,相信老師工作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而且要發自內心地尊重老師,無論什么情況,都要做到冷靜對待。同時也要積極得行動,大方自信地去見老師,用平等的態度跟老師交流。沒有了心理負擔,溝通就會變得更輕松。
4、與老師成為盟友
家長和老師應該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對手。家長可以嘗試通過一些非正式的聊天來建立關系,比如時不時的給老師帶杯咖啡,在教室里做志愿者,或者主動提出邀請老師來家里做客。
如果你每次見孩子老師的時候都在抱怨,或不停地言語攻擊,老師會開始躲著你或對你有所防備。所以要謹記,家長與老師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5、提前做好準備
家長在去找老師之前,要先想好要說的話。自己要先在心里備備課,如果不提前做準備,溝通時就會抓不到重點。老師每天管那么多孩子,時間非常有限,所以要在跟老師溝通之前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順一遍,甚至在一個紙條上寫好要問的問題,既不浪費時間又不會漏掉關鍵東西。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