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學習時,碰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時刻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督促,不能自覺的聽講或者寫作業,依賴性很大。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要及時的進行引導,幫助他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那么家長如何科學引導孩子自主學習呢?
家長如何科學引導孩子自主學習
1、打牢基礎
孩子的教育不應僅僅停留在課堂的40分鐘,課堂上即使老師的講解再精彩,也需要在課下對所學進行鞏固。因此,家長可以在與孩子充分溝通后,共同制定適合他,又不讓他感覺有壓迫感的學習計劃。
比如:每天完成課堂所學的任務后,課后將時間進行分配,語數英三門主科各20-30分鐘的課后鞏固時間,語文針對基礎字、詞、句、段、閱讀、寫作等方面進行梳理與練習,每3天進行一次循環,即字詞占用一天,句段和閱讀占用一天,寫作提升占用一天等。
2、讓他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家長不能過分督促孩子學習,被督促著學習,他就會非常被動,時間一長就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孩子就會認為:我讀書就是在幫你們讀,因為是你們逼著我上學的。所以家長督促孩子只能適當,而且要講究方法。
家長應該多利用一些認真對待學習、讓人欽佩、感人的故事,讓孩子學會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要獨立、認真、扎實地做好學習中每件事情,以達到科學引導孩子自主學習的目的。
3、帶著問題聽課
有問題,就有了聽課的目標,家長可以教孩子聽課前要預習,而預習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問題。長此以往,會培養出他發現疑問的能力。
同時要記住,疑問不一定要馬上舉手問老師。原因是:大部分疑問在老師講課過程中都會得到解決,若講課完全沒有提到,很可能是老師認為不重要。家長可以跟孩子說,帶著問題聽課, 但如果聽課中沒有找到答案,下課單獨問老師。
4、讓他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孩子的求知欲往往表現出隨意性,可能今天喜歡這個,明天熱衷那個,再過兩天可能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為了讓孩子的求知欲具有持續性,父母要讓他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
比如可以將學和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和孩子一起玩耍,并從小游戲中激發他的好奇心,他擁有對于獲得知識和學習的求知欲。那么,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大膽,做什么都會積極主動。對于學習而言也是如此,這樣家長就能科學的引導孩子自主學習,讓他愛上學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