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常說:溝通就是建立良好關系的前提。但在我們想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卻常常會被其拒絕,孩子就是軟硬不吃,聽不進去父母的話語,這究竟是因為什么呢?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的原因
1、與孩子溝通中缺乏平等
與孩子平等溝通是很多家長都很容易忽略的事情。當孩子和你表達一些想法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肯定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還小孩,你懂什么?這樣的話不僅會挫傷孩子表達交流的意愿。更會讓孩子感到與你沒有共同的話題,這就會導致孩子不愿意與你多說。
2、擅自替孩子做決定
有很多家長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喜歡幫孩子做決定,總以為孩子還小,就很少會注重小孩子的感受。這樣一來會讓孩子感覺到他的自主權受到侵害,更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僅不愿意與你溝通,更想掙脫家長的“管制”。
3、父母不太會好好說話
有的孩子剛開始是很愿意和父母交流的,這真的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一來可以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二來說明家庭的氛圍很好,孩子是把父母當做朋友了。可是,有些父母就是不太會好好說話,聊過幾次之后,孩子基本就不愿意再說了。
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該怎么辦
1、親子溝通,父母需要放低姿態
很多父母喜歡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方式進行詢問,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并不是想要真正的與自己溝通,而是想用這種方式表明自己立場而已。孩子不會主動去找父母溝通,主要原因就在于父母的這種自以為是的“權威性”,父母總是站在一個制高點看待孩子,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不愿與父母溝通。
如果父母放低姿態,與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對自己的重視,自然愿意與父母親近,愿意認真的聽爸爸媽媽說話,以及做出相應的回應。
2、做親子溝通的主動引導者
父母從小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要成為溝通的主動引導者。讓孩子把與父母溝通這一件事情當做是一件十分平常,而且正確的事情。只有這樣做,孩子才會凡事都和父母商量,不會自己一個人傻傻地做決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