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生活中,我們都是離不開規則的,因為這都是要規范我們的言行的。由于孩子的年齡較小,我們就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能夠學會遵守,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合理的行為準則,所以作為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1、家長要榜樣示范
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孩子,因為孩子最擅長的一種學習方式就是模仿,而且年齡越小,孩子的模仿能力越強。如平時在和孩子一起購買東西時,要排隊買單;過馬路走斑馬線。
作為家長,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從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要開始做好表率,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2、制定規則,讓孩子參與其中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生活有了界限和范圍,才會更規律。孩子也能對生活有預知和期待,從而感到愉快。這里的規律,指的是讓孩子知道接下來可以做什么、需要怎么做。這樣他才會有掌控感,也會更配合。所以制定規則時,讓孩子參與就十分重要。
每次定規則時,我都會問問孩子的想法,在他的意愿基礎上再做引導。這時就可以這樣引導:“爸爸在等我們吃飯,2個小時就會錯過晚飯,今天我們先玩1個小時好不好?”反復幾次之后,孩子對時長就有了概念,也就達成了共識,孩子也就會主動遵守。
3、和孩子一起做游戲
過家家是一種很好的規則體驗游戲,你和孩子可以分別飾演家庭成員,或者扮演各個職業,來提前演練,以此讓孩子來熟悉規則。在此過程中,還可以讓孩子體驗到輕度危險,并自覺化解掉這類危險。比如有的孩子總是不聽勸說,自己私下玩剪刀。
父母一味呵斥效果不佳,還整日擔驚受怕。那不如就和孩子一起來玩剪紙的游戲,讓孩子掌握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而這是一種很好的形式表現呢!
4、賦予孩子一定的權利
當孩子能夠理解了其意義,并且接受了它的存在,但若要使這種認識內化為習慣性的行動則需要練習和強化。很多的規則是比較細致的,孩子光是知道,不進行練習,不從思想上轉化到行動上,那都是“紙上談兵”。
這時就要賦予孩子一定的權利,自己制約違規行為,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