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若有不好的行為的時候,就要立馬及時制止并進行教育,不然等到長大之后就會很難進行管教了,甚至還會有不好的后果發生。只有對孩子能有足夠的了解,才能讓其更加健康的成長,那么當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怎么辦呢?
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怎么辦
1、正確引導
當孩子犯的錯誤侵犯到了他人的利益時,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心平氣和的問孩子這樣做的原因,然后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為什么不對?會對別人造成什么影響?然后引導孩子應該怎樣做?
父母對孩子的幫助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幫助,又不斷的放手。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有獨立、自我負責的精神,才會有能力能處理好他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問題。
2、控制情緒,平等尊重式溝通
因為孩子有不良行為的問題感到焦慮、憤怒,忍不住了便會開始數落孩子,這只是發泄家長的情緒,并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而父母劈頭蓋臉地指責孩子,就會導致孩子內在價值感降低甚至喪失。
所以,溝通的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在成長中出現行為問題,我們要心平氣和陪孩子一起去面對,父母情緒越平和穩定,越有助于孩子的調整。
3、做好孩子的榜樣
我們家長要以身作則,使孩子逐漸去進行模仿;同樣可以選擇表彰好人好事,使其"見賢思齊";鼓勵孩子結交益友,乃至主動安排友伴;指導孩子閱讀名人傳記等等,均可產生良好的示范作用,讓孩子在觀察中學習。
4、與孩子一起承擔責任
既然我們要求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就應該先學會控制我們自己的行為。有了這種意識,我們就能夠成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人,并且將我們的行為轉變成鼓勵孩子的行為,并且又不損傷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同時我們應該對不良行為承擔至少與孩子同等的責任,并且要學會使用鼓勵性的、有長期效果的方法。
5、保持友好的態度
在最開始時要做到這一點會很難,這時就能練習讓自己說話聲音輕一點、平和一點,即使當時你很惱怒,但我們友好的態度讓孩子愿意配合。這樣就能讓他們更有可能堅持一時半會,也就會依從我們,漸漸地孩子們就變得不那么敵視家長而更愿意配合。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