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對孩子過分的溺愛,不但會讓孩子缺乏動手能力,還會造成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問題,不愿意和別人分享,什么東西都要自己占據著,別人拿走還會大哭大鬧,這讓很多家長都為之苦惱,擔心孩子變成以后自私、占有欲特別強的人,那么物權意識強的孩子怎么辦呢?
物權意識強的孩子怎么辦
1、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父母要盡量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樂,如果孩子在分享的時候,別人將孩子分享的物品損壞了,父母可以讓對方賠償或者道歉,盡量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分享回憶。當孩子愿意將東西分享給別人時,父母要給予孩子肯定,這時候父母可以表揚孩子,也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
2、從小事出發,循序漸進
任何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分享教育自然也是如此。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就要家長從小事出發,循序漸進地去教孩子如何分享。
3、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懂得分享的快樂,想讓孩子懂得適時的分享,分享心中的喜悅,那么,家長就要以身作則,當好排頭兵。只有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將自己的喜事適時的分享出去,孩子才會明白這件事的意義究竟在哪里,他也會隨之拿出行動,并跟著父母一起去做。
4、帶孩子積極參與社交
到小朋友特別多的地方,注意不要給他攜帶太多玩具,天性會使孩子想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這個時候要引導孩子用自己手里的玩具去和別的小朋友交換著玩。既會促動孩子主動社交,也會讓他們慢慢理解交換和分享的意義。
5、合理利用物權意識
給孩子專門開辟一個地方來安置他們的私人物品,比如給他們準備一個儲物柜或者收納箱,讓他們把自己的玩具和其它物品分門別類的收起來,指導孩子定期進行物品整理,培養孩子整理能力。
6、制定規矩,明確規則
家長可以為孩子制定規矩,讓孩子明確知道拿起物品之前需要詢問家長是否可以。尤其是在公眾場合,不能不經允許隨意動用不屬于自己的物品。因為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如果家長不能做好規矩的制定,將會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導致孩子出現認知混淆。
7、幫助孩子明白物權界限
在這個時期,我們可以借助“你的”、“我的”、“他的”、“我們的”的游戲,以及家里的物品,來逐漸幫孩子明晰家中物品的物權所屬性。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東西,自己可以擁有決定權和處置權,但是爸媽的東西,如果想要動,就需要問我們是否同意,讓物權意識強的孩子清楚界限是什么。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