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三歲以后,不僅僅是孩子的自主意識開始萌發,就連孩子的競爭意識也在不斷的增強,特別是當孩子進入幼兒園階段以后,他會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想要自己比別人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缺乏這種意識,那么孩子沒有競爭意識的原因有哪些呢?
孩子沒有競爭意識的原因
1、父母過于溺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自己就沒有什么上進心或者競爭的動力,這種觀念會直接影響孩子。有的父母覺得,孩子過得開心快樂,沒必要強求孩子去努力、去爭取什么,和他人爭搶太累了。
并且孩子想要什么,父母都樣樣允諾,時間長了,孩子沒有形成爭搶的概念,也失去了爭搶的動力。
2、缺乏興趣抗拒心理下應付了事
所有智力方面的學習和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孩子競爭意識的原動力。符合自己的興趣,他們會努力去做。反之,他們不會發揮自己的最大潛力。
家長會強迫孩子做一些他們不喜歡的事情,比如讓不喜歡音樂的孩子去學鋼琴,他肯定是應付了事,不會在乎成績和結果。但現在的家長大多數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憑著自己的意愿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孩子在被迫的情況下,會產生抗拒心理。
孩子沒有競爭意識怎么辦
1、明白何為公平競爭
家長的目的是讓孩子有競爭的想法,而不是非得讓他在競爭中獲得勝利,所以說要教會孩子知道什么是公平競爭。這樣孩子的目光也就會放在競爭這件事情上,而不是最終的結果。若是教育太偏激,一味希望孩子勝利的話,那很可能會采取不好的方式跟他人競爭。
平時要多給孩子說一些關于公平競爭的故事,讓孩子心中對競爭有個清晰的認識。在這種理念的趨勢下,孩子的心思自然就在過程上,不會過多的去關注所謂的結果。
2、營造競爭環境
小孩子都有表現欲,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羨慕和贊揚。因此,家長要有意識地為孩子的學習生活營造競爭環境。
比如,早晨起床穿衣,可以和家人比一比誰穿得最快最好;做家務,可以比一比誰做得最快最好;養花養魚,可以比一比誰照顧得動植物最好;做游戲、學習、文明禮儀等等,都可以隨時讓孩子與他人比一比,以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在比的過程中,孩子自會集中精力、高度專注。
3、教育孩子認識集體的力量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作用不可或缺。我們已經是生活在集體中的成年人,一些經歷或者教訓都可以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教學案例,引導孩子在集體中如何將競爭的意義合理應用。
家長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集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家長要引導孩子認識到個人能力再強大,當放在集體競爭面前,力量還是極其渺小的。競爭需要協作,競爭需要寬容,競爭需要大氣,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好勝心可以助力團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