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總是抱怨自己家有個“懶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別人催促著才能去做,沒有積極性、自覺性。其實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之前過度的包辦孩子的生活讓孩子養成了這樣的壞習慣,那么當家長發現孩子沒有自覺性該怎么引導呢?
沒有自覺性的孩子怎么辦
1、賦予孩子責任,給孩子安排了一系列小目標,而這些小目標,他既能夠完成,但完成起來又有一定的要求。收拾自己物品、每天做一件令父母開心的事就是其中之一。孩子在感覺到有責任感、有被需要的時候,會更有動力做事,所以他一直都完成的很好,除了剛開始的那段時間。
2、讓孩子做他感興趣的事,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總是會更加專注、主動。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比如讀繪本、玩拼圖、搭積木等。父母還可以根據情況增加難度,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從而培養孩子的自覺性。
3、家長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要讀懂孩子的心,要想方設法讓孩子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能力,增強信心,以達到自覺學習的目的。如果一個孩子蠻不講理,不聽教導,沉戀網絡游戲中;如果一個孩子覺得自已低能,一無是處,從而產生自卑。
4、在孩子有好的自覺行為時,適時進行口頭表揚也至關重要。這種適時的激利,有時候比物質獎勵更重要。反而物質獎勵應盡量避免。
孩子自覺性不足的原因
孩子缺乏自覺,一部分責任是要歸咎于父母的。孩子年紀小、貪玩是很正常的現象,每個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但是家長就應該負起責任,監督孩子做他們該做的事情。
家長的過度寵愛,尤其是祖父母的隔代親會讓小孩子處于一種被溺愛的狀態。這樣的小孩從小就被家長全方位的照顧給包圍了,根本沒有自己實踐的機會,那么獨立自主也就無從談起了。
只要是孩子,他的心性都是不穩定的,外界的很多事物他都會覺得很新奇,然后注意力很快就會被這些事物吸引。想要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控制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終究只是孩子,心性方面還是比較崇尚“自由”的,所以約束對他們而言是比較難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