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對于孩子厭學,一般情況下,家長就會不顧孩子的想法,去勸說他們去上學,這樣孩子反而不能理解父母,開始反感父母的教誨,如果這種狀況長期得不到改善,還容易導致孩子出現(xiàn)仇恨父母的情況。
13歲不想上學怎么辦
1、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卡點
孩子在學習在遇到卡點了,特別是面對新知識的學習,孩子在學習方法上如果遇到了問題,那么也會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會讓孩子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
孩子從小學開始,所接觸的知識,隨著科目的越來越多,難度也會逐年遞增,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可能門門功課都得滿分,都是優(yōu)秀,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于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個人的努力。
2、幫助孩子緩解內心的巨大壓力
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達不到老師和家長要求,比如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基本是保持在班級的中等水平,可是家長卻一直要求孩子要達到前幾名的水平,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成就感,在巨大的壓力下就會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成績不好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在埋怨和指責。
3、調整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家長對孩子太嘮叨了,總是埋怨孩子學習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對于孩子沒有一個客觀的評價,總是拿孩子同別人的孩子相比較,看不到自己孩子在原來基礎上的提高和進步,那么,孩子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一無是處。
父母的嘮叨既不能讓孩子突然“醒悟”,也不能讓孩子的學習成績突然“火箭式”上升,只會讓孩子在內心深處越來越排斥和反感。
針對這三種情況,家長就要調整自己的對于孩子要求,如果孩子不能達到90分,那么就要適時的降低要求85分即可,讓孩子不要在內心產(chǎn)生太大的壓力。另外,孩子如果是因為學習了新知識,在學習方法不夠科學而導致成績的下降,作為家長就要及時地與老師溝通,讓老師能夠給孩子適時的指導和幫助。
13歲不想上學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長的溺愛
很多家庭的父母工作繁忙,都是爺爺奶奶來照顧,隔輩親也是隔輩更溺愛,對孩子更注重生活的教育,但是缺少了心理的教育,情感上的教育,造成了孩子的惰性,依賴性,缺乏責任心,自由散漫,生活中的不好習慣在學習中也是自由散漫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惡性循環(huán),最后不愿意學習,學不會就不想上學。
2、父母感情不好,孩子缺少溫暖
溫馨的家庭和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就是孩子的成長階梯,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孩子的學習才能舒暢,才能愉悅,會在好的心態(tài)中學習,相反一個充滿了暴力,充滿這焦慮不安的環(huán)境孩子也不會有心情學習和讀書,孩子因為不安和焦慮的家庭問題中給自己的非常大的壓力,還就會表現(xiàn)出厭學的心理。
3、學習的負擔太重
實際的學習中孩子的學習課業(yè)就算是學校沒有大量的作業(yè),家長也會對孩子報很多的補習班,學校的作業(yè)正常情況下老師們都會商量給孩子布置多少作業(yè)。
如果有一科的老師沒有布置作業(yè)其她科的老師就會增加作業(yè),這已經(jīng)是很多老師這么做了,很多孩子因為長時間的作業(yè)不厭其煩地做,學習不僅是堅持的事情,更多的也是在學習中勞逸結合,作業(yè)適量才能讓孩子消化知識并且熟練掌握。
4、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很多家長總是當著孩子的面對其她的家長說,孩子學習成績差,不好好學習就知道玩,說我家的孩子笨,記不住等等。
我家孩子以后估計連大學都考不上,經(jīng)常當著孩子的面在其她的家長親戚朋友面前說一些傷害孩子自尊的話,造成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歸我就應該不好,我就不是學習的材料等這樣的自暴自棄的心理,助長了孩子的厭學情緒。
孩子有這幾種表現(xiàn),可能是厭學了,家長要引起注意
1、經(jīng)常逃學或曠課,家長以為他上學了,結果他在外面偷玩。
2、上課注意力不會集,東張西望,與前后左右同學打鬧,欠好好聽講。
3、不做作業(yè),或許欠好好完成作業(yè),做作業(yè)時,磨時間,東搞搞西搞搞,一會玩玩具,一會提出要看電視。
4、在學習上,愛找客觀,找歪理由,為自己的學習欠好擺脫。
5、對學習毫無愛好,視學習為負擔,學習感到痛苦,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
6、心思上是消沉對待學習,討厭學習,行為上千方百計遠離學習活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