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學習難度和任務量都比之前有所增加,也因此導致有些孩子學習成績,沒有之前突出了。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找到孩子讀書不好的原因,鼓勵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讓孩子可以開心、快樂地學習下去。
初中讀書不好的孩子以后怎么辦
首先,建議孩子在完成課堂作業的前提之下,根據自己平時的學習水平、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制定一個適合自己水平和進度的復習計劃,讓復習有重點、有計劃、有針對性,能達到固強補弱的效果,同時這個計劃也能保證讀書不好的孩子,正常的休息、鍛煉和與同學交流交往。
其次,幫助孩子了解學習是包括“課前預習+認真聽講+課后作業練習+鞏固復習+重點難點提升+測試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完整過程,學校里往往解決的是上課講解、課后練習與測試三大塊,“課前預習、鞏固復習、重點難點提升”這幾項則需要在家里完成。
因此,家長平常可以給孩子準備錯題本,將錯誤問題記錄下來,如果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習慣不能良好的養成,則需要老師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
最后,孩子初中讀書不好,學習底子差主要就是基礎知識沒有掌握牢,以數學為例,初一上學期的很多知識和小學知識關聯性很強,可以讓孩子及時地把小學教材拿出來,鞏固和強化基礎知識,這樣在學習初中知識的時候才能夠做到有效的結合,同時也要督促孩子。
將課本中的例題,反復的去看對課后的練習反復的去做,在不斷的練習當中,總結歸納相應知識點所涉及到的做題方法和做題技巧。只有這樣不斷地堅持下去,不斷地去重復。那么基礎知識才會逐漸地印在孩子的腦子里,基礎知識才會逐漸的打牢。
孩子初中讀書不好的原因
1、孩子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如果孩子舊知識不會,讀書不好的孩子,就會把不會的新知識變成了舊知識。就像滾雪球一樣,不會的知識越來越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欠賬過多,包袱過重,這樣就壓垮了孩子,再講新課孩子就聽不進去,最后太痛苦了,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讓孩子讀書不好。
學習的知識不是孤立的,我們剛開始學習知識的時候,會覺得很難。當基礎知識記得越來越牢,學習的難度系數會遞減。當我們的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孩子就沒有辦法往下學了,在課堂上根本就聽不進去,產生了巨大的挫折感,自我否定感。所以孩子想繼續學習,脫穎而出,就必須把基礎知識補回來。
2、孩子貪玩,缺乏學習動力
有不少家長這樣抱怨:我孩子不比別的孩子笨,就是沒耐性,做事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主要是缺乏學習動機。動機缺乏的孩子沒有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孩子的學習行為也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所以導致讀書不好。
3、孩子學習方法不得當
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孩子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
并且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
并且也有的孩子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