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子經常犯錯是很普遍的現象,家長只要在此時引導好他,讓他認識并且改正自己的錯誤就可以,與此同時孩子也能從中找到經驗。這是大多數家長的認知,但有時事與愿違,很多小孩屢教不改,明知故犯,讓父母不知道該怎么教育。
小孩屢教不改的心理原因
1、形成了心理依賴。當孩子犯錯以后,一旦沒有被及時地糾正,那么這種錯誤的行為就會變成一種習慣,孩子非常自然地重復,這些重復的動作完全是下意識的。
而且,其實根本不需要父母去教育,孩子如果能夠冷靜下來,他們也知道這種習慣是錯誤的。只是孩子對這些重復的動作產生了心理依賴,一旦被觸發,就會有這種舉動。比如孩子一緊張,就可能去咬手指。
2、想要引起家長的關注。小孩的年齡還小,思想很單純,有的時候總犯同樣的錯誤,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想引起家長的關注,他們想要更多的是家長的陪伴。
現在很多家長在下班回家之后,視線大多數時候是在手機和電視上面,孩子就想要將家長的視線挪到自己身上。
3、父母錯誤的處理方式。家長在看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只會一味的指責,他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是聽不進去的,這也是小孩屢教不改的原因。對于家長喋喋不休地嘮叨,只會讓孩子感到十分煩躁,家長講得道理一句也聽不進去。
小孩屢教不改怎么引導
1、調整情緒
不要認為孩子是故意在跟自己做對,這可能就是他的性格使然,可能在家長看來特別簡單的事情,對他們來講就是特別難,或者特別不愿意去做的。
所以,家長們要放下成見,減少對孩子的惡意曲解,才能在第一時間控制住情緒,不用自己的想法“激怒”自己。比如遇事先深呼吸,或者和自己的朋友吐槽,都比直接就給孩子一頓批評要強得多。
2、注意聆聽
要做到不以己度人,是很難的,我們通常會習慣性地去判斷別人的想法,這就是一瞬間的事。這時家長就要慢下來,遇到問題,不要立刻批評孩子,而是要停下來傾聽他,聽聽他是怎么想的,與我們的預判有什么不同,對比之后再做決定。
很多時候,孩子只是需要一個傾聽者,當我們安安靜靜,將他們肚子里的“苦水”都聽完了,我們都不用再說什么,他們就會做出明智的選擇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