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學生已經開始有了獨立意識,正是思想觀念的形成階段。很多時候遇到自己喜歡的物品,不管是誰的,都會私自拿回來。當小學生出現這樣偷東西的行為后,家長要正確教育,不要用粗暴的方式懲罰他,不然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小學生偷東西應該怎么正確教育
1、幫助孩子建立物權意識
簡單來說是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屬于自己的,什么是別人的,讓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也尊重別人的物品。父母們一定要引導孩子分清偷和借的區別,是否經過主人的同意拿東西。
比如同學買了新的筆,你也想用用看,這個時候就需要和同學商量,問問同學是否愿意借你用一用。而不是趁同學不在自己拿過來用,如果沒有經過同學的同意,這樣的行為就是偷,是要承擔后果的。
2、及時告訴孩子是非對錯
在小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及時告訴他這樣不對是十分必要的。家長不能輕視一些孩子小時候的習氣,如果沒有加以糾正,就會像滴水穿石一樣,總有一天會釀成大錯,害人害己。
家長要第一時間告訴孩子行為的對錯,一來可以做好當下教育,避免錯失教育的最好時機。二來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就算再小也不會被忽視,從而在今后更加嚴于律己。
3、看到孩子的真實需求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問題的時候,很多家長第一反應都是責怪孩子,用命令的語氣告訴他不能再有這樣的行為,但是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孩子的問題行為,常是在向父母表達什么,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某些感受。
所以,父母們也應該自省,仔細想想孩子問題行為背后的需求。比如,小學生偷東西是因為想要引起父母的關注,因為父母平時對孩子特別缺少陪伴,他渴望自己的父母能多管管自己。
小學生偷東西家長的錯誤做法
1、帶著懷疑,逼問孩子
如果孩子沒偷東西,或是沒意識到行為的錯誤,父母的懷疑與追問,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不信任。如果孩子真的偷了,不適當的反復追究,容易讓他產生逆反心理。有時父母因為生氣,會像審問犯人一樣問孩子,但這樣很傷害孩子的自尊。
2、斥責打罵,讓外人參與教育孩子
有些時候,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他不愿意讓不好的行為被更多人知道。如果在外人面前批評教育孩子,甚至讓朋友親戚來參與責罵孩子,這是對孩子自尊的踐踏。如果外人對孩子錯誤行為進行轉述,這樣對他的傷害更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