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都知道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而孩子受到的知識教育也是來自學校,但是有些孩子由于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個人素養就會很差,那么可能就會導致老師對學生有偏見。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一定要對孩子做好引導,讓孩子能夠正確看待,以此避免孩子的心理受到更大的傷害。
老師對學生有偏見怎么辦
1、注意跟老師交流的頻率、分寸
有一些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不被老師喜歡,而礙于面子不愿和老師多交流,其實家長這就是逃避的態度。更容易讓老師認為家長不關心、不在意孩子的表現。
因此,增加跟老師的交流頻率,讓老師看到你“負責任”的態度,老師看到你也在努力,才能對孩子更有信心。但同時,跟老師交流要選擇適合的時機,要考慮老師的作息時間,也要注意社交禮貌,這一點就不展開了。
2、積極向老師反饋孩子的優點
可能有些孩子比較調皮,一些不良的行為動機不被老師所理解,或者老師只片面關注了孩子行為的欠妥之處,所以老師才會對孩子形成偏見。而孩子可能出于保護自尊心的需求,未必會告知老師自己真實的行為動機,因此,家長要向老師提供一些“理解思路”,多向老師反饋孩子的優點,這有助于老師重新定義孩子。
3、盡量求同存異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系統的教育模式,可能有些家長會不認同老師的教育方式,但是也情家長要對老師的善意的初心多多體諒。而且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其實遠大于老師,所以跟老師交流,不是為了辯論,要和老師盡量求同存異,為了孩子美好的未來共同努力。
4、改善師生關系
在孩子的校園生活中,老師可能誤解孩子,同時孩子也可能誤解老師。化解偏見的終極目的是改善師生關系。那么家長可以從孩子這邊切入,讓孩子站在另一個去思考問題,家長幫助孩子去理解老師的“客觀立場”,淡化老師對孩子的主觀惡意。
老師對學生有偏見的原因
1、有些孩子學習比較差,本身還有其他好多毛病,如說經常破壞課堂紀律,上課玩手機,隨意走動。上課左顧右盼隨便講話,干擾課堂秩序,自己不學習還要影響他人,老師自然不會喜歡這樣的學生。
2、有些學生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家庭經濟背景差,家長的文化程度低,沒有給到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養出孩子一身的壞毛病,這樣的學生一般也不受老師歡迎,甚至老師會對其有偏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