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孩子在青春期出現的一言一行都有著父母的影子。尤其是孩子出現矛盾心理的時候,我們就要觀察孩子此時的表現,這樣也就能更好的去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而家長也就不會覺得教育孩子很“累”。
青春期矛盾心理的表現
1、獨立與依賴。由于年齡不足,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及知識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盲目性較大,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再加上經濟不獨立,不得不依賴父母,這讓青少年普遍出現焦慮、煩躁、壓抑的情緒。
2、渴求與壓抑。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的約束、限制,使青少年在情感和成長的探索上,存在著既渴求又不能表現的壓抑心理,這使得他們很容易受影視、書刊等一些不良信息誤導。
3、宣泄與封閉。由于性格、想法不一,這種心理渴求很難找到釋放的對象,只好憋在心理。處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讓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青春期矛盾心理產生的原因
1、在生活中要做到和孩子平等溝通
把自己當成是孩子的朋友,與孩子展開平等的對話,多傾聽孩子的心底話。在孩子向你打開心扉時要耐心傾聽到底,切忌在孩子面前嘮嘮叨叨,這樣會磨掉孩子與你交流的耐心。
青春期的孩子耐心十分有限,很容易會變得暴躁不耐煩,因此此時的家長應該給與他們充足的耐心。在孩子向你傾訴完自己的煩惱后給予適當的建議,也就不會使其出現矛盾心理。
2、多多給予理解
對于存在矛盾心理的青春期孩子,家長不要總是去否定孩子,只要是表達了意見和建議都認為是錯誤的,都認為是否定和挑戰自己的權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行為冷嘲熱諷,不理解孩子的為什么不聽自己的話,為什么那么叛逆,當孩子忤逆給父母的時候,甚至懲罰孩子,這些都是不對的。家長要給予其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才能處理好孩子出現的問題。
3、多尊重孩子
我們要試著尊重孩子青春期的行為,接受孩子,才能夠打開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覺得父母理解自己,能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考慮,這樣,家長才能和孩子成為朋友。
而青春期就是一個孩子和家長需要共同度過的一個艱難的過程,這些都是孩子離開家長走向社會成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時期,也是孩子產生矛盾心理的時期。
所以,家長就不要再對孩子的事情全部包辦,要尊重他自己的選擇,讓他自己承擔,不要怕他犯錯誤,這樣孩子才能進步!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