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17歲孩子還處在叛逆期,但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此時可能比較聽話,為了考入理想大學而努力。同時也有可能繼續叛逆,讓家長煩心不已。家長不僅要接受他現在的狀態,還要幫助孩子緩解好情緒,他才能逐漸成為一個個體。
17歲還會叛逆嗎
17歲還會叛逆,對于不同的孩子來說叛逆期的時間也不太一樣,從普遍的情況上來看17歲左右的孩子,正是思維發生轉變的一個相對重要的階段,他開始思考更多的問題,面臨著高考的壓力等關于未來的迷茫與困擾。
因此一般會表現出比較叛逆的性格特點與行為特征,所以在這個時期要做好教育與引導工作,幫助叛逆期的孩子順利度過心理轉型期,樹立遠大的理想與目標。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
如果17歲孩子還叛逆,家長如何做好疏導作用呢?
1、觀察溝通。就是觀察孩子與自己的溝通方式,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與孩子溝通是否有問題。很多時候,父母需要跳出自我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并換位思考,做有限度的遷就。當孩子不聽話與父母產生沖突時,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并等待孩子冷靜后,再進行溝通。
2、尋求意見。家長可以多和老師溝通交流,聽聽專業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同時也了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
3、開放自我。我們看著是錯誤的行為,在孩子眼里也許是絕對的英雄行為,找出為什么,再采取迂回戰術。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況。
如陪孩子做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或者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以把握孩子的思想,適時地提醒什么是應該學的,什么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他就不再叛逆了。
17歲叛逆的表現
1、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點上最突出的表現是出現成人感,由此而增強了少年的獨立意識。如他們漸漸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否則心理便產生厭煩的情緒;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并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愿望。
對一些權威的結論持異議,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之詞。但由于其社會經驗、生活經驗的不足,經常碰壁,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尋找方法、途徑或幫助,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父母的權威作用又強迫他去依賴父母。
2、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長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為活動、思維認識、社會交往等方面,表現出成人的樣式。
在心理,渴望別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齡不足,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及知識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盲目性較大,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