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今很多家長都予“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景,所以會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甚至有的家好難過對于孩子的犯錯是零容忍的態度,這難免會引起長不慢的情緒。當孩子出現故意犯錯的行為時,可能就是心理積壓了太多的不滿,因此,家長要及時調整教育方式,幫助調節心理狀態。
孩子故意犯錯的心理
1、尋求過度關注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得到關注,但有些孩子只有在別人關注的時候,才覺得自己是被愛的、被重視的、有價值的,于是就可能會采用惹麻煩的纏人方式,比如故意犯錯等,來尋求歸屬感,這種情況就是尋求過度關注了。
2、尋求權力
孩子都容易產生“只有聽我的、我說了算”才覺得自己被愛、有價值的錯誤概念,家長讓她收拾玩具,他就偏到處扔;家長跟他嘮叨,他就頂撞。這都是孩子在和大人爭奪權力的表現。
這時候如果家長也用憤怒的方式應戰,或者家長息事寧人的投降,都可能帶來變本加厲的不良行為,他們可能會看著你們生氣的樣子而感覺到自己贏了,或者屈從在巨大的壓力下但是內心憤憤不平。
3、報復心理
有時候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溝通時說了難聽的話,那孩子也要說回來,或者用其他更極端的方式發泄自己的不滿。或者有些時候,家長并不是想傷害他或者刺激他,而是想幫助他,但是幫助的方式不對,讓孩子受到了傷害,那么孩子就會用故意犯錯的方式報復家長。懲罰就是容易激起報復心態的重要因素。
4、自暴自棄
有時候孩子故意犯錯可能是對自己已經自暴自棄了,這時候我們就能明顯地感受到他們的膽小、退縮,在問題面前表現出明顯的自卑感。如果這時候家長過度幫助孩子代辦,或者跟孩子一起放棄,就會讓孩子更加地退縮、消極。
孩子故意犯錯怎么辦
1、和孩子建立心靈聯系
講道理之所以會令孩子排斥或故意為之,主要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缺乏心靈聯系,很多道理看似很有說服力卻未曾考慮過孩子的理解能力,以至于經常會出現“把自己都感動卻感動不了孩子”的情況,這就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缺乏心靈聯系的典型特征。
2、嘗試去做孩子做的事
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哪怕是故意行為也要盡量避免“講大道理”,平時多嘗試去做孩子做的事會發現更容易建立心靈聯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