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生活當中,很多孩子其實都是缺乏主動性的,他們對于一些問題能拖就拖,這樣的孩子們很少主動去學習或者寫作業。主動性差的孩子,他們的學習一定不是太好,家長們要提高孩子們這方面的能力。
孩子缺乏主動性的原因
首先,家長管得太多。觀察那些敢拼敢闖,敢于表達感情,敢于表達訴求的人,我們發現他們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有一個比較寬松的家庭環境。
有可能不是很和睦幸福,但卻真的很寬松,這樣的家庭環境有利于讓孩子發展其自主性。孩子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什么是自己能夠做的,什么又是做不到的,由此對自己的能力形成了清晰的認識。
其次,錯誤的陪伴方式,使孩子缺乏責任感。很多孩子都會逃避做作業,不愿意做作業,喜歡拖著,能逃一點就是一點,能躲一分就是一分。這是因為家長在陪伴作業的過程中,凡事親力親為,于是導致孩子缺乏主動性。
做作業對他們來說已經成為家長的事情,所以自然不愿意主動去做,更不愿意承擔與作業相關的責任。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但這些事情無一例外,都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
同時,認知潛能不能合理運用。這類孩子與學習有關的基礎認知能力,比如:工作記憶能力、思維轉換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有待提升,這些能力有一項不足則直接影響學習效率。
很多孩子盡管在學習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獲甚微,還會嚴重影響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并且這類問題不容易被發現,無論是孩子自己,還是教師。只有通過專業的測評方式,才能客觀估量個體認知能力的發展狀況。
最后,孩子的目標不明確。很多孩子不知道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數是為父母、為老師、為考上好大學而學,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更沒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隨大流,過一天算一天。需要明確目標,幫助其專業定位,給他看得見的未來,才能重新喚起學習動力!
孩子缺乏主動性該怎么辦
1、父母要幫助孩子確定合適的目標。父母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給孩子制定一個可行性的計劃表,告訴孩子按照計劃表上的做一些事情,并且做好。
如果孩子拒絕這樣做,家長一定要用自己的威嚴來教育孩子,遇到孩子不能一個人獨立完成的計劃,家長也不要懶,一定要輔助孩子完成,但是不允許孩子不做,或者是中途放棄。
2、家長要學會放手。把學習還給孩子,孩子是學習的主體,家長關注的焦點是孩子這個人,而不是孩子的學習行為,孩子的學習行為是由孩子做出來的,當家長的關注焦點,從學習成績轉到孩子這個人上的時候,去愛孩子,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當這個學習的主體舒服了、成長了,孩子自然就會有主動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