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溝通是解決辦法最好的方式,但是有的孩子在和父母發生矛盾之后,就不愿意和父母說話了,雖然有時候會回復一句兩句,但完全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那么作為父母來說,遇到這樣的孩子該怎么辦呢?
孩子不高興就不說話怎么辦
1、做孩子的同齡人
父母本就和孩子一樣,孩子多少歲,父母也是多少歲,父母是從孩子生下來的那一刻起才成為父母的,所以說起做孩子的同齡人,父母是最恰當不過的,可是大部分的父母總覺得自己比孩子大了二三十歲,就習慣于以一種長者的姿態來命令要求孩子,這恰恰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變得膽怯自卑。父母要學會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平等的交流,做孩子的同齡人。
2、嘗試看見孩子
渴望被看見,是人類極為本質的需求,而只有高質量的深度關系,才能滿足這一需求。
父母子女關系天然的具有緊密性,雖然很多父母后天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孩子推得越來越遠,但若能放下強烈的自我意識,讓孩子相信自己是被理解的,和孩子產生情感聯結并不困難。
3、親子溝通,父母需要放低姿態
很多父母喜歡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方式進行詢問,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并不是想要真正的與自己溝通,而是想用這種方式表明自己立場而已。
孩子不會主動去找父母溝通,主要原因就在于父母的這種自以為是的“權威性”,父母總是站在一個制高點看待孩子,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不愿與父母溝通。如果父母放低姿態,與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對自己的重視,自然愿意與父母親近,愿意認真的聽爸爸媽媽說話,以及做出相應的回應。
經常不高興就不說話,事情得不到及時解決,容易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1、沒有安全感
當孩子的表現呢不受家長的重視時,會表現的很沒有安全感,認為父母對于自己是不重視的,會有不被愛、不被關注的感受,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卻是很敏感的。
2、更加不善于表達
養成愛生悶氣的習慣后,對于壞情緒的處理會出現一定的障礙,會更加的不愿意進行表達。在遇到被誤解的狀況時也不能夠很好的表達自己。
3、在與人交往中情緒化
在遇到分歧時,常常不能夠依靠說明情況來完成問題的解決,而是在其中摻雜很多的情緒化,顯然這是不利于人際交流溝通的。
孩子不高興就不說話怎么回事
小孩生氣的時候不說話不理人,首先說說這個行為,其實這也不算什么缺點吧,也是孩子的一種性格而已,再說很多成年人生氣的時候,也是不說話不理人,是因為需要有一個自己的空間,安靜一下。
如果你覺得孩子這種性格不好,想要改變的話,可以采取下面的行為:
你是不是生氣的時候也不說話不理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你需要反思下是不是自己,或者家里的其他成員有這種行為,大人先改變,然后引導孩子慢慢的改變。
當孩子生氣不理人的時候,你先給他安靜的空間,不要訓斥他。等他情緒過了以后,和他溝通,告訴他他的行為讓自己很難過,會讓關心他的人很傷心,讓他明白,如果因為生氣不搭理所有的人,也是不禮貌的行為。慢慢的先給孩子灌輸這種意識,要有耐心,千萬不要在和孩子溝通講道理的時候炸毛。孩子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改變這種性格也需要慢慢的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