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一個家庭中,媽媽經常是會對孩子嘮叨的,而這樣的行為也是很常見的。媽媽經常會因為一些事情,就開始對孩子進行說教,那兒子也是肯定會嫌棄媽媽的行為。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克制住自己,然后盡量做到少說、多做、多聽。
兒子嫌媽媽嘮叨怎么辦
1、耐心等待
有些家長特別著急,希望自己一說話,孩子馬上就言聽計從,自己提出一個目標,孩子一下子就能達到。別說你的兒子了,大人都未必立馬就能做到。而且,孩子的心智和能力還沒有完全發展成熟,一些事情他可能還沒理解,可能還不知道怎么去做,或者暫時還沒法做到。
因此,家長必須要學會等待,要克制住自己的急躁情緒,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轉變,要允許孩子出現反復。孩子不是一天就可以長大的,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不管是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習慣的養成,還是文化知識的積累,都需要時間的歷練。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因為媽媽的嘮叨就可以縮短的。
2、耐心聽你的孩子訴說
對于嫌媽媽嘮叨的兒子,那家長就可以讓孩子有機會先表達,表達他的想法。而父母可以顯得很有興趣,很耐心,用開放的態度,很認真安靜的傾聽孩子訴說。不要先入為主的做任何判斷和指責,更不需要總是你擔綱演講,長篇大論的說半天你的想法和解釋。
要把更多的想法應該留給孩子來說,你負責認真的聽,一邊專注的聽,一邊提些引導性的問題。比如“然后呢,發生了什么?”之類的問題來了解整個故事。別著急,別催他,讓孩子也有時間表達和發泄,這樣孩子也將會喜歡與媽媽進行交流。
3、批評內容點到為止
孩子做錯事之后,其實他自己也是有感覺到自己做得不對的。當第一次挨批評的時候,孩子通常不會特別反感,甚至會愧疚和反省自己,其實這時候我們的教育目的已經達到了。
所以,大人針對孩子做錯的一件事情,批評一次就夠了,千萬不要“翻舊帳”。即使是夫妻關系都不提倡去翻舊帳,更何況是在親子關系里呢?而這樣點到為止,也就不會出現兒子嫌媽媽嘮叨的情況了。
媽媽嘮叨的弊端有什么
1、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有些父母喜歡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他們以為對孩子說得多,才是盡到自己的職責。而且,總是對孩子的過失念念不忘,反復提起,想借此來鞭策孩子,促使其進步。
殊不知,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的自信心是很容易受到打擊的。因為,孩子會認為,被父母嘮叨,說教,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是因為自己做不到,父母才會這樣鞭策自己。
而且,心理學認為,嘮叨背后的潛臺詞就是,父母不相信孩子能行。所以,最后導致,孩子也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越做不好,父母越嘮叨,越嘮叨,孩子越做不好,形成了惡性循環。
2、會削弱語言的力量
媽媽嘮叨的話真的毫無意義嗎?不是,是一直重復這種方式讓你表達的內容變得沒有意義。有力的語言不會是啰嗦的,啰嗦的語言是很難留住聽眾的注意力的,這就是為啥家長苦口婆心說,兒子不耐煩聽,甚至也嫌媽媽嘮叨的原因。
不僅如此,你還在用嘮叨這種做法,剝奪孩子對真理的重視。那些有道理的話,被寶媽說成老生常談,孩子會下意識的忽略,從而在可以避免的事情上經常摔跟頭。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