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良好的家庭環境的建立也就包括夫妻關系良好、親子關系不出現問題、給予孩子好的教養方式等,因為這些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就必要培養良好的家庭氛圍。這樣做,也就很容易讓孩子以健康的心理去成長。
家庭氛圍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1、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家庭作為青少年成長的主要環境,父母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但應該幫助孩子成長,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且還應該使孩子擁有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
而正常的家庭氛圍有利于中學生保持平穩和諧的心理狀態,而不正常的家庭氛圍容易讓學生感到失落。例如,父母經常吵架,家庭成員對彼此充滿敵意,這很容易給中學生帶來幻滅感。
父母對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的教育是縱容、粗暴還是民主、和諧,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和要求是否恰當,都對保持青少年正常健康的心理狀態起著重要作用。
2、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良好的家庭氛圍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許多心理學研究也證實:家庭氛圍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業表現,更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實踐證明:生活在具有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圍中的青少年,往往表現為情緒穩定、性格開朗、人緣好、對生活和前途充滿信心等人格特征。
生活在缺乏良好家庭生活氛圍中的青少年,則容易出現各種不良情緒和行為,對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對現實強烈不滿等人格特征。可見,家庭生活氛圍是比較直接影響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社會環境。
怎么培養良好的家庭氛圍
1、多給孩子關愛
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是人類文明中永恒的主題。作為家長,一定要對孩子充滿愛心,要多關愛孩子,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善于表達的人。給孩子安全感、信任感、愛和接納,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
比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和呵護并把這種感情傳遞給他。另外,不要吝嗇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意,要經常和他談談心。當他有了想法或者需要你給予幫助或支持時,孩子就可以直接說出來。
2、組織豐富多樣的家庭活動
豐富多樣的家庭活動,不僅有助于建立親密、和諧的親子關系,還可以提高所有家庭成員的生活滿意度。眾多研究發現,家庭活動的頻率越高、持續時間越長,就越有助于提升兒童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歸屬感。另一方面,豐富有效的家庭活動還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社交技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家長不僅要重視吃飯、看電視、散步等看似平常的核心家庭活動,也要結合孩子的興趣和個性,和孩子一起組織多種類型的平衡家庭活動。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每天或每周安排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為親子專屬時光,在這個時間里,父母和孩子一起逛書店買書、一起看一場電影、一起逛博物館等,與孩子創造美好的回憶。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