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以及隱私意識也會變的越來越強,同時孩子和父母也會產生距離意識,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會在第一時間去找父母,也不會去和父母進行溝通,那么對于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說話怎么辦呢?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說話怎么辦
1、尊重并理解孩子
當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說話的時候,那可能是彼此之間出現了問題。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必須以理解、尊重孩子為前提,否則就會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不要再凌駕于孩子之上,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給他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愛孩子,就得理解并尊重孩子。
2、注意說話語氣
孩子很小,他們的言行舉止很大程度是受到父母影響的。若孩子不愿意溝通時,不要用負面意義的語氣和孩子溝通,比如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等等,即使你說的再有道理,如果語氣不對,孩子一句都聽不進去,還會越來越反感。由此可見,說話語氣真的很重要。
3、親子溝通,父母需要放低姿態
很多父母喜歡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方式進行詢問,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并不是想要真正的與自己溝通,而是想用這種方式表明自己立場而已。
孩子不會主動去找父母溝通,主要原因就在于父母的這種自以為是的“權威性”,父母總是站在一個制高點看待孩子,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不愿與父母溝通。
如果父母放低姿態,與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對自己的重視,自然愿意與父母親近,愿意認真的聽爸爸媽媽說話,以及做出相應的回應。
4、家長要懂得孩子的心理
家長得更要細致觀察孩子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盡管家長在與孩子交流中有困難,但只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捕捉孩子的心理,采用迂回的方法,鞭策孩子進步,鼓勵孩子提高,善于采用有效的激勵的方法,不僅使溝通成為可能,而且溝通起來也會順暢無阻。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說話怎么回事
1、與孩子溝通中缺乏平等
與孩子平等溝通是很多家長都很容易忽略的事情。當孩子和你表達一些想法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肯定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還小孩,你懂什么?這樣的話不僅會挫傷孩子表達交流的意愿。更會孩子感到與你沒有共同的話題,這就會導致孩子不愿意與你多說。想要與孩子構建良好的關系,我們更應該放平姿態去了解孩子,并適當地引導。而不是總以一種過來人方式進行強硬式的溝通。
2、父母過于嘮叨
初中的孩子其實什么都懂,很多事情不是一味嘮叨就可以解決,應該變化一種語言,比如不愛收拾房間,不能說,你的房間像個狗窩,太亂了;而應該說,如果你每天能整理好自己的房間,你未來必成大事,因為細節決定成敗,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你一定是我們家族的驕傲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