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孩子難免會犯錯誤,也難免會產生叛逆的心理,但是有些家長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會采用冷處理的方式不理孩子。其實家長的這種行為屬于冷暴力,不僅不能讓孩子及時知錯就改,還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
媽媽不理孩子的后果會怎樣
1、缺乏安全感
對于孩子而言,媽媽就是他們最親密的人,如果孩子犯錯了,媽媽不理孩子,那么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本身孩子和媽媽存在著依戀,一但失去,就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安全感,這個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2、缺乏自信心
如果媽媽帶著壞情緒與孩子相處,對孩子不熱情、不高興。媽媽不理孩子會讓他們無從了解媽媽消極情緒背后的原因,他們會歸結于自己的原因,認為媽媽不愛自己,從而缺乏自信,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和內疚的感覺,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3、變得自卑
孩子在小時候是跟媽媽親密關系建立的關鍵時期,此時媽媽對待孩子的態度,就是孩子認識到自我存在感的第一課,若是在這個階段,經常出現媽媽不理孩子的現象,在長大之后激起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那么,孩子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也會時時刻刻擔心被他人拒絕和忽視,長此以往,就會變得性格孤僻,不愛與人交往,嚴重的還會形成社交恐懼。
4、產生心理問題
若媽媽長期不理孩子,就會使其很難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在對子女教育中,其中被父母冷暴力的孩子不在少數。其實對父母而言,可能僅僅是把冷暴力當作一個武器,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孩子聽話。
孩子可能會因此屈服,但同樣也會因此而心理受傷,變得沒有信心,懦弱,自卑,缺乏主見,喜歡討好他人!因為父母給他的教育就是如果我不順從,那么就不會有人愛我。
媽媽怎么教育孩子
1、不要吝嗇表揚和鼓勵
當孩子做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媽媽要學會表揚孩子,這樣會增加他們的自信,也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多一次表揚與鼓勵,孩子的自信心會增加,對于以后成長非常有好處。
2、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有好的習慣一定要是從小養成的,因為孩子有不懂的地方,這就需要母親的正確觀來進行指導,養成好習慣,對于以后成長與工作都是有幫助的。
3、指導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孩子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他們學習安排,以及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