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難免會犯錯誤,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雙方的態(tài)度,決定了教育的效果。如果爸爸在教育孩子,而媽媽卻護著孩子,那必然會讓教育效果適得其反,那么,爸爸教育孩子媽媽該怎么辦呢?
爸爸教育孩子媽媽該怎么辦
1、平復(fù)自己的情緒
在爸爸教育孩子時候,媽媽正確的做法應(yīng)該是先平復(fù)自己的情緒。因為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但是會隨著成年人的情緒變化的,所以當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內(nèi)心會對家長感到畏懼。所以說爸爸教育孩子的時候,媽媽一定要先平復(fù)自己的情緒,這樣才對孩子有好處。
2、將孩子和爸爸分開
在爸爸教育批評孩子的時候,媽媽們第二個正確的做法便是,在爸爸批評完孩子后,找個適當?shù)臋C會,將爸爸和孩子分開,這樣可以讓孩子和爸爸都互相冷靜一下。
如果繼續(xù)讓孩子和爸爸在一起待著,這樣氣氛也會很凝重,很尷尬。爸爸批評教育完孩子之后,也要給孩子留夠足夠的時間來反省自己,只有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孩子才會好好的思考,這樣的做法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是加法。
我們都知道教育孩子是父母雙方共同的責任,爸爸媽媽要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上,才能夠達到教育孩子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父母教育觀念不一致有哪些危害呢?
1、造就“兩面派”的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fā)生分歧,爸爸向左,媽媽偏向右,孩子則會無所適從。但孩子具有本能的自我保護心理,他會進行選擇,去尋找自認為對自己有利的一方,誰對自己有利就聽誰的。情況嚴重的就會造成孩子的雙重人格,使孩子在爸爸面前是一個樣,在媽媽面前又是另一個樣。
2、降低父母威信
教養(yǎng)不一致還會直接影響父母的權(quán)威性。當父母的教育意見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彼此否定對方的時候,孩子會對父母產(chǎn)生懷疑,從而降低父母的威信,影響教育的效果。
爸爸教育孩子媽媽錯誤的做法
1、媽媽直接和爸爸大吵
有些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媽媽未免會看著有些心疼孩子,有的媽媽會不分青紅皂白的跟著爸爸大吵一番,也許孩子真的做錯了什么事情,當媽媽大吵起來,轉(zhuǎn)換為夫妻之間的矛盾。雖然說媽媽護著孩子是好意,但是也不會得到孩子的理解。
2、媽媽火上澆油
當孩子犯一些錯誤時,也許未必那么嚴重,爸爸嚴厲的教育孩子,一旁的媽媽卻借著爸爸教育孩子,在一旁煽風點火。原本火氣沒那么大的爸爸,一下子想更加用力的訓斥孩子,這樣以來,讓孩子感到煩感的不是爸爸,而是媽媽。
3、媽媽無動于衷
當爸爸教育孩子的時候,媽媽在一旁卻沒有任何反應(yīng),讓孩子的內(nèi)心會感覺非常心寒的,孩子當時心里會想,“爸爸這么教訓我,媽媽怎么一點反應(yīng)都沒有?”媽媽不管不顧的做法,會比媽媽參與進去的心理影響更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