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是會出現較多的問題的,他們會出現搶東西、打架、與父母頂嘴等行為,這時我們就要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并且針對孩子的心理去解決他出現的問題,才能讓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得到糾正。
小孩子搶東西屬于什么行為
小孩子搶東西屬于不良行為。雖然搶東西是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的階段,但是也反映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教育,以及身心發育等方面的訊息。簡單來說:所有喜歡搶東西的孩子,他們內心的占有欲都很強,這也是父母平時教育失策的表現。
小孩子搶東西的原因
1、強烈的占有欲作祟
家庭生活中,孩子享受很多寵溺,慢慢產生占有欲望,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就算是在公眾場合玩耍,也會被這種想法趨勢,“搶東西”就是最好的說明。而隨著孩子的成長,其占有欲的表現會更加明顯。
2、家長沒有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
有的家長從來不滿足孩子的要求,總是找各種各用的理由來拒絕,會告訴娃:沒有帶錢、或者不值得買。經常這樣,孩子的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們會通過搶的方式來滿足。
比如說,有一位孩子的彩筆不小心弄丟了,媽媽就沒有再給娃買。孩子讓母親買一盒彩筆,她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拒絕,結果孩子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就去搶小朋友的彩筆用了。
小孩子搶東西怎么處理
1、刻意強調不能搶
出門之前,可以跟孩子相互商量,明確告訴他:不能搶別人的東西,以此作為外出的交換條件。當然,最開始可能會遇到些許麻煩,孩子猛然間很難改正。不過,習慣都是慢慢養成的,只要孩子時刻謹記不能搶,就會逐漸收斂自己的行為。
若是談好條件,出門后孩子還屢次搶東西,那父母就要給予懲罰。可以短時間內不讓孩子出門,讓他知道說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一旦違背規則,就要受到應有的懲罰才行。
2、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家長雖然不能完全地滿足孩子,也不能一點都不滿足,要做到合理的去滿足,家長可以提前和孩子制定原則。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很愛自己,會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是有的時候,也需要等待。
比如說帶孩子出去的時候,當孩子看到了喜歡的玩具,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只能買一個,不能看到什么要什么。這次先買一個,下次可以再買一個,讓孩子有一定的規則意識,養成按規章辦事的好習慣。同時讓孩子明白,搶東西是錯誤的行為,耐心地和孩子進行溝通,讓他們意識到犯了錯誤要及時改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