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1、否定性。對學校、教師的教育和學校制度,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無端否定。
2、評判性。(1)評判學校和老師,評判老師的教學和行為。由于對學校部分老師的不認同和抵制,對老師所教的學科與相關科目學習出現滑坡情況;(2)評判社會,對社會負面情況不接受和不理解。
3、對抗性對父母十分冷淡,關系距離加大。認為父母的管教不太符合我的現實生活標準,實施消極抵制、明顯對抗;不接受傾向明顯,甚至公開敵對;要求他們做的事情偏偏不作,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4、冷漠性。對抗造成與父母關系惡化,對父母對我的不尊重行為產生厭惡和反感產生關系情感的冷漠情況和行為上的違拗性。面對父母傷心的眼淚不可以使他們動情。
5、階段性。(1)青少年的叛逆體現出一定的階段性,主要體現在心理認知能力和生物性適應能力增加階段;心理認知能力上升,評判能力和世界觀開始形成。他們不再盲從權威,對權威的代表,教師、家長開始置疑。叛逆行為表現開始;(2)世界觀的初步形成表現為對自我評判結果的維護,維護判斷就是維護自我,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尊心的表現。叛逆常常在青少年世界觀的初步形成階段出現。
青少年有逆反心理怎么辦
1、家長首先要學會冷靜,理智對待
在逆反期內,家長不要跟孩子斗氣較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尊重孩子,發揚家庭民主,多聽各方意見,給孩子辯解的機會和改錯的時間,不要以家長的“威嚴”壓制孩子,強制孩子屈服。
2、要學會理解孩子,經常給予孩子適當的賞與鼓勵
要學會理解孩子、賞識孩子、肯定孩子。在家長賞識的目光里,教育才能充滿希望。得到家長的賞識,孩子心情愉悅,信心倍增,內心充滿了幸福感,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克服自身的小毛病。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數落、訓斥孩子,指責甚至打罵孩子,不僅影響自己的情緒,而且還很容易讓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潭。
3、對待叛逆孩子要有耐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心靈感化孩子
面對倔強的孩子,家長要有耐心,不要跟孩子硬碰硬。在孩子面前,家長要放下“家長”的架子,耐住性子,學會“蹲”下來和孩子講話,學會傾聽孩子聲音,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或許只是短短的幾分鐘,暖暖的幾句話,輕輕的幾次撫摸,孩子的心結就能解開,就能讓孩子從極度叛逆中走出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